足協杯1/4決賽,成都蓉城憑借韋世豪的梅開二度,客場2-1險勝青島海牛。值得一提的是,韋世豪最近6場比賽進球如麻,一人貢獻6球2助攻,獨造8球,近4場比賽更是完成連場進球。狀態如此火熱的韋世豪自然引起了外界的一片贊譽。
不過,相比他在俱樂部的高光表現,韋世豪最近兩年在國家隊的表現卻讓人不敢恭維,數據顯示,此前連續16場世預賽(包括40強賽),韋世豪的整體表現一般,作為最被外界寄以厚望的國家隊王牌邊鋒 ,他持續保持啞火狀態,僅僅在1年前斬獲過1粒進球,而且是打弱隊新加坡進的一個無關痛癢的進球。相比在俱樂部的高光,韋世豪在國家隊的表現簡直判若兩人。
那么,問題來了。韋世豪為什么在俱樂部可以呼風喚雨,勢不可擋,可到了國家隊的比賽,他卻習慣性地成了軟腳蟹,無所作為呢?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是戰術適配度的問題。在成都蓉城,韋世豪所處的戰術體系完全圍繞他的特點構建。徐正源會為他設計內切射門、邊路突破后傳中以及反擊中的前插路線等戰術,隊友也會有意識地為他輸送球權,讓他能在最擅長的區域發揮速度和射門優勢。而在國家隊,戰術需要兼顧更多球員的特點,難以單獨為某一名球員量身定制打法。韋世豪常被安排在并不熟悉的前腰位置,或需要承擔更多防守任務,自然會讓他在前場的進攻火力大打折扣。
其次是心理壓力的問題。在成都蓉城的比賽中,韋世豪作為前場進攻核心,長期處于熟悉的環境,球迷和球隊對他的期待相對穩定,他能以更放松的心態投入比賽。即使偶爾表現不佳,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調整。而在國家隊,韋世豪則被視為 “王牌邊鋒”,承載著全國球迷的厚望。世預賽等關鍵賽事的壓力巨大,每一次觸球、每一次射門都被無限關注。這種心理負擔自然讓他在比賽中處理球不夠果斷,錯失很多進攻機會。
最后一點,就是團隊協作的問題。在成都蓉城,韋世豪與隊友朝夕相處,彼此熟悉跑位習慣和傳球節奏。他和隊友之間通常一個眼神,就能心領神會,完成彼此之間的連線。而在國家隊,由于集訓時間短,球員又來自不同的俱樂部,戰術理念和踢球風格完全不同。韋世豪與國家隊隊友缺乏長期磨合,難以形成像在俱樂部那樣的默契協作。這自然就會影響他在前場的戰斗力。
以上三點,或許就是韋世豪在國家隊和俱樂部隊判若兩人的主要原因。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也歡迎暢所欲言,展開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