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不用轉機,直飛巴厘島了!”
“天選打工人!落地剛好趕上第一班地鐵去上班。”
9月26日起,四川航空將開通成都直飛印尼巴厘島的航線,每天一班。這對渴望說走就走的旅客來說,無疑是一條夢中航線。
早在2017年,印尼鷹航就曾運營過成都—巴厘島直飛航線,2020年初暫停運營 至今。
如今這條航線由川航來重啟的消息一出,社交平臺上歡呼聲四起。
但人們也很快被潑了一盆冷水:
“壞消息,機票單面六千多,還飛窄體機。”
“7小時的老虎凳,還沒起飛我已經開始難受了……”
從機票價格、航程舒適度到機型選擇,這趟看似“誠意滿滿”的航線,卻意外引發了一場口水仗。
也有用戶持相反觀點:“就沖著不折騰,貴也要飛一次。”
不過,我們在川航App上查詢發現,除國慶等假期以外,單程票價已回落至1600元左右,比傳言中的動輒六七千,理性得多。
但“值不值”的爭論,不止停在航線體驗,更蔓延到了目的地本身。
根據Visual Capitalist數據,巴厘島已經是全球人口第二密集的島嶼:57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住人口約420萬。再加上每日超過6萬名游客涌入,幾乎處于“超載”運行狀態。
巴厘島當地媒體稱,2024年該島接待旅客約29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其中,國際游客達633萬,國內游客達2264萬,同比增長25.3%。游客總量幾乎是常住人口的7倍。
人擠人是真的,問題也確實不少。
在社交媒體上,關鍵詞已經從“陽光沙灘”變成了“臟水癥避雷手冊”“自救藥箱攻略”。
“最后一天得了臟水病,真是腹瀉和腹痛到懷疑人生。”
環境臟、水質差、盜竊頻發、交通嚴重擁堵,熱搜里一半都是“避雷筆記”。
“景色是真的美,路是真的堵,飯……真的不太好吃。”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后悔。
“沖浪、潛水的天堂,不來可惜”;“只要酒店舒服,我哪都不想去”;還有博主說,體驗感甩三亞幾條街。
這也留下一個更大的疑問:這個幾乎“被玩壞”的熱島,川航為什么還在飛?
其實,它真正押中的是成都這座城市。
據環球旅訊聯合專業洞察機構數字100發布的《2025Q2中國旅游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成都是唯一躋身“出境計劃熱度Top5”的新一線城市。
換句話說,在“想出國玩”這件事上,成都人的“戰斗力”一點也不輸北上廣深。
反觀入境游這一頭:
隨著過境免簽政策放開,越來越多外國游客正以成都為第一站,再輻射全國。攜程旅行發布的“2024中國旅游目的地熱力地圖”顯示,成都在外國游客搜索熱門城市中居于首位。
有人為了一口火鍋專程飛來成都;有人奔著大熊貓打卡;也有人,只是想在這座“生活慢城市”里走走停停,泡茶館、看川劇、夜游錦江……來一場真正意義的 Citywalk。
這座西南城市,正變成全球旅客雙向流動的新節點。
再看川航,從“喂豬航班”出圈,到國際航線大躍進。
有網友戲稱,這家航空公司,一半裝乘客,一半裝食物。
小面包、老干媽、擔擔面、冒菜、紅糖饅頭、花卷、火鍋底料……輪番上陣。
從起飛到降落,乘務員的“投喂”幾乎沒停過。旅客因此笑封它為“喂豬航班”。
“川航真的不是吹的!剛平飛就開始發小零食,然后是正餐,味道很正宗的川味,那個辣醬我能干三碗飯!”
“當空姐系上熊貓圍裙,我就知道我的飯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靠一頓飯打響知名度的川航,正靠國際航線贏得更多旅客。
今年以來,川航“熊貓之路”國際化戰略持續提速,新增或恢復的航點中,不乏馬德里、檳城、雅典、札幌、塞舌爾等熱門中遠程目的地。
其中,成都—札幌直飛航線將于10月26日恢復運營,保持每周三班。
這一切背后,是川航不斷擴張的運力支撐。
航班管家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機隊規模已有199架,具備支撐激進海外布局的實力。
更遠的棋局,是川航正全力沖刺資本市場。公開資料顯示,南航與川航集團將攜手推動四川航空于2028年完成合格上市。
回到成都-巴厘島這個航線,直飛是不是最優解還有待商榷,但它解決的是大多數人想盡快到達目的地的剛需。
爭議存在,也正說明這個市場不再是藍海,而是拼執行力的紅海。
未來川航的國際航線業績,能否真正“沖上云霄”,還要看它能否“喂對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