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有“天子犯法與民同罪”的思想觀念。
如今的我國更是一個遵循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原則的法治社會。
可總有些人敢去挑戰法律的權威。
在那些家財萬貫的首富大佬當中,就有不少視法律于無物的違法惡徒。
所幸天網恢恢,當國家的大手落下,這些首富罪犯也得默默伏誅。
牟其中
牟其中是名副其實的“商界傳奇”,他既是中國首富,也是中國首騙。
1941年,牟其中在四川萬縣出生。
小時候的他就是個思想極其活躍的人。
當年他讀小學的時候還得到過“如果能改掉夸夸其談的個性,今后必有大出息”的評價。
結果是他到現在也沒有改掉這種個性,但“出息”也著實不小。
他這一生三次入獄,選擇下海經商就是在首次出獄之后。
1974年,此時33歲的牟其中仍然保持著和小時候無異的活躍性格。
他當時在家鄉的一個玻璃廠做鍋爐工人,同時也是當地青年里的名人,聲望相當之高。
可他錯就錯在思想過于活躍,居然公然討論起了政治敏感問題。
他還先后撰寫了數篇文章,每一篇都充斥著敏感言論。
沒過多久,牟其中就被關進了監獄,還被內定判處了死刑,只是后續沒有執行。
他在監獄待了4年零4個月,出獄后便開始了經商之路。
思想活躍的他很快察覺到當地商界尚無“三包”之說的事實。
由此入手,牟其中推銷起了所謂的“包換卡”。
只要憑借此卡,客戶就能在時限之內免費調換已購買的商品,包括黑白電視機和別的一些電器。
聽起來很像是如今的七天無理由退貨,但當時可是80年代。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牟其中很快就實現了致富。
可惜好景不長,1983年牟其中再度入獄,罪名是“投機倒把、買空賣空”。
這次他在監獄待了11個月,剛被釋放就開始了他第二次,也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創業。
他一手創立的南德集團經營著各種領域的業務,包括但不限于造船、服裝、建筑。
財富成了牟其中手里的一個雪球,它越滾越大,最終把牟其中送到了首富的位置。
但與此同時,人禍也悄然而至。
1997年,牟其中高調宣布將投資100億元開發滿洲里。
就在人們以為他這位鬼才首富又要創造財富神話的時候,他的人設崩塌了。
所謂的100億元不過只是噱頭,牟其中在滿洲里的實際投入還不到1億元。
經過相關部門的一番調查,牟其中最終因信用證詐騙罪被判無期,并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然而,2016年,牟其中竟然奇跡般的出獄了。
不過他的商界神話徹底完結,他那顆無比活躍的腦子,終究還是成了他在商路上的阻礙。
許家印
2017年,時任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的許家印,憑2900億元的身價問鼎了中國首富。
許家印的人生經歷很是勵志,他農村出身,卻一步步爬到了中國首富的位置。
曾幾何時,他也是無數青年崇拜的成功榜樣。
可到了如今,他卻成了人人喊打的無恥敗類。
至于為什么會這樣,那就要從許家印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說起了。
1992年,許家印辭去了自己在舞陽鋼鐵公司的鐵飯碗,只身前往深圳。
1996年,他又在廣州創立了恒大集團的前身,廣州凱隆公司。
恒大賺到的第一桶金,是“金碧花園”。
為了這筆買賣,許家印跑遍了廣州的每一個角落。
最終買下了一塊位于珠海區的地皮,用于開發房地產。
每平米2800元的“虧本價”,讓“金碧花園”受到了哄搶。
一下就讓剛起步的恒大實現了8000萬元的銷售額。
賺到第一桶金之后,許家印快馬加鞭地在全國布局起了房地產生意。
財富雪球一旦滾起來就會越來越大,恒大更是如此。
2009年11月5日,恒大地產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許家印的身價也在這天來到了479.49億港元。
但與此同時,恒大內部的問題也逐漸開始暴露。
為什么許家印能滾起這個雪球,歸根到底還是他敢賭,甚至是在法律不允許的領域去賭。
許家印是個玩弄“龐氏騙局”的好手,說白了,他就是個披著成功商人外衣的詐騙犯。
恒大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猛進,就是因為許家印的“以貸養貸”。
他把借來的資金充當實力,以此來籌措更多的資本投入。
如此循環往復,利滾利不斷,才最終把恒大滾成了龐然大物。
可騙局終究只是騙局,靠欺騙壘起的財富大廈,到最后必然要迎來倒塌。
房價下行是許家印翻車的重要原因。
房地產行業的一時不景,直接沖垮了許家印以貸養貸式的資本運作邏輯。
2021年,恒大資金鏈斷裂,交不出工資、兌付不了商票等情況接踵而至。
僅僅過去一年,恒大的債務“窟窿”就來到了萬億級別,這幾乎是國家層面才能應對的虧空。
2023年9月28日,身為始作俑者的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被采取了強制措施。
他一手締造的“商業神話”也由此迎來了終結。
孫樹華
在2004胡潤百富榜的名單上,來自河南省淮陽縣的孫樹華無疑是最特別的一位。
他是傍上唯一個出身河南,企業也位于河南的富豪。
14億元的身價,讓他成為了當年的河南首富。
不過他的致富之路并不值得人們學習,因為那完全就是一條犯罪之路。
孫樹華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水平,因為文化水平不高,無知者亦無畏,所以孫樹華頗為膽大。
1992年,孫樹華和老家當地的鄉政府合作,辦了一個小型塑料農地膜場。
這是孫樹華事業的起點,不到半年他就賺了200萬。
當然了,這200萬元也和違法犯罪行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不懂得法律的彎彎繞繞,只曉得混好關系就能辦好事的道理。
華林集團成立之后,孫樹華就跟幾任淮陽領導混得很熟。
借著這層關系,他又勾搭上了周邊縣的領導,連省里的部分領導也會賣他些面子。
這些關系在他壯大企業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當孫樹華貸不到款、拿不到項目的時候,就會有領導出面替他擺平。
當年華林集團面臨銀行逼債,當地政府還頗為“俠義”地湊出了6000萬元的援助。
除了和領導混好關系,他跟銀行內部的來往也很密切,這是他能夠順利騙貸的核心原因。
這點也最能體現孫樹華的膽大妄為。
假如他從銀行貸到100萬,那他就敢拿出40萬去作為回饋。
如此循環往復,再加上政府的刻意縱容,孫樹華和華林企業的身價自然是水漲船高。
萬幸天網恢恢,孫樹華的犯罪行徑并沒能隱匿太久。
2007年,孫樹華因涉嫌騙貸13.6億元被立案偵查。
他這位曇花一現的河南首富最終還是逃不過法律制裁。
結語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幾位首富為了追逐錢財,不惜要鉆法律空子,自然是和君子二字沾不上邊。
他們的紛紛落網,既是我國法律威嚴性的體現,也是給那些逐利之人敲響的警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