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上岸嗎?在已經畢業生的碩士眼中,考研根本不算上岸,真正的上岸還是考公考編,那里才是真正的“岸”。
也只有研究生畢業的人才知道,原來哪怕考上了研究生,畢業之后也依舊是籌備考公考編的歸宿,所謂的“岸”,不就該是讓人不必再費力去“游”的地方嗎?
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編,只要考上了、穩定了,就有了鐵飯碗,就是真正的站在了“岸”上,不用再游了,可在今年一份教師招聘名單上,卻出現了一個極為罕見的現象——很多人明明已經上岸了,卻還是轉頭跳進了水里。
教師編大量考生“錄而不去”,內行人直言:這種編制白送也不要
教師編制有多卷?筆者前兩天還刷到一個小姑娘哭訴的視頻呢,去年備考教師編進面了,但是最終沒成功上岸;她今年又學了一年,分數是比去年高了,可是這次來年面試都沒進去。
可見事業編考試的競爭現在看來依舊激烈,可在這份教師招聘進入體檢人員名單上,映入眼簾的卻是大批考生明明有機會上岸,卻選擇了“錄而不去”,放棄了即將到手的教師編制。
直到看到完整的文件名稱才明白,原來這不是一般的教師崗位,而是特崗教師,所謂的特崗教師,就是為了解決農村地區教師短缺問題,鼓勵優秀大學生到基層任教。
而特崗教師的招聘也很火熱,錄取名單長長一串,但實際上每年都有不少人“錄而不去”,這也導致次年依舊有大量崗位空缺,就像廣西地區的這份特崗教師名單一樣。
至于原因,在廣西做特崗教師的“內行人”曬出了工資單,就已經說明了一切——月收入僅2577元。這位老師無奈表示:四年的堅守換來的竟是這樣一個結果,自己也越來越迷茫,不知道未來路在何方,只能一天天熬著。
工資待遇與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還有不少特崗教師曬出自己的工作環境,“差到以為是原始社會”,甚至在了解內情之后第一時間就選擇了跑路,直言“這種編制白送都不要”。
面對這樣的條件和待遇,大量考生在被錄取后選擇了放棄,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招聘名額年年不減反增的現象。
不是年輕人不愿奉獻,而是基本生存需求得不到滿足
但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本地學生逐漸對特崗教師崗位望而卻步,招聘單位卻并不擔心無人應聘,因為每年都有大量外省學生因為不了解當地情況,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來填補空缺。
只不過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了惡性循環,外省學生到崗后才發現現實與預期差距巨大,往往干不了多久就離開,而招聘單位則繼續以同樣的方式吸引下一批“新鮮血液”。
有人可能會責怪這些年輕人太過現實,不夠奉獻精神,但換個角度想,教師這一職業本身就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和合理的待遇,當一個月辛勤工作換來的僅僅是2577元的工資,連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時,談何職業尊嚴和教育情懷?
這不是年輕人不愿奉獻,而是基本生存需求得不到滿足。盡管擺在面前的是被視為“鐵飯碗”的教師編,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學會用更清醒的眼光去看待工作崗位:青春固然可以奉獻,但如果換不來相應的回報,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那么這種單方面的付出就失去了意義。
人的一生從大學畢業才真正開始,面對眾多選擇,年輕人有權利也有能力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如果一份工作讓生活一眼望到頭,又無法提供體面的生活條件,年輕人選擇放棄也無可厚非。
畢竟,理想固然重要,但現實生活的需求同樣不容忽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才是真正不辜負努力的就業目標。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