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在基輔被點燃,又呈現出席卷烏克蘭的態勢??棺h活動的起點,是因為澤連斯基推動立法,將原本獨立運作的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НАБУ)和特別反腐敗檢察院(САП)的職權,劃歸到烏克蘭總檢察院管理,而總檢察院又歸總統辦公室管轄,相當于澤連斯基把這兩個部門原本獨立于政府之外的部門,直接納入了自己的管轄。
而在這之前,澤連斯基又調整了總理、國防部長、駐美大使的職務,總體來說,調整的力度看起來很大,令人眼花繚亂,但梳理出來,我們就會發現,整個調整,不過是澤連斯基的親信大輪換:
1,副總理變總理
2,總理變國防部長
3,國防部長變國安委秘書
4,副總理變駐美大使
在戰事最吃緊的時候,在俄烏談判即將取得實質性突破之前,在歐美不斷放風要撤換澤連斯基之際,烏克蘭不惜代價,不惜冒著民眾抗議的風險,也要在頂層結構層面、法律層面,進行這么大規模的調整,到底是為哪般呢?
仔細分析,結論恐怕只有一句話,那就是:集體抱團組建小圈子、共同進退防止秋后算賬。
就目前來說,烏克蘭現政府存在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澤連斯基被西方舍棄,提前出局;
第二種,一旦俄烏停戰,失去戰爭理由的支撐,澤連斯基勢必無法阻止烏克蘭進行總統選舉,也意味著澤連斯基可能出局。
既然出局,就必遭清算。因此,澤連斯基不得不為自己出局,提前做好鋪墊。這種鋪墊又分兩種:
第一種,預防性鋪墊。也就是說做好讓西方沒辦法換掉自己的準備,讓西方知道換掉自己,必然付出巨大代價。或者做好確保在選舉中能夠獲勝的準備。
第二種,后果性鋪墊。那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自己真的被撤換,或者選舉失利。那就要確保自己不被秋后算賬。不被秋后算賬最關鍵的準備,就是不讓別人抓到自己的小辮子,或者說不能讓人抓到任何對自己不利的證據。同時,核心小團隊,必須統一口徑共同進退。
現在我們就能明白,為何澤連斯基要把原本獨立的反腐機構職權收歸總統,又為何要進行小圈子的職務輪換了?
第一,反腐機構納入總統麾下,有利于消除一切不利證據,并且阻止這個機構對自己小圈子的任何調查;
第二,小團隊的輪換,相當于把小圈子的人全部拖下水,誰也脫不了干涉,誰也別想獨善其身,哪個部門出問題,都跟你有關系,這樣大家就真成了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了。
不得不說,經過戰爭的洗禮,經過西方手把手的教育,澤連斯基的政治手腕,越來越高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