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道崗鎮的阡陌田埂上,依蘭縣公安局三道崗派出所輔警郗景武的腳步早已踩進泥土的紋理里。56歲的他身著藏藍制服,肩頭落滿三十載風霜,鄉親們喚他“郗師傅”。他像一棵深扎鄉土的老樹,年輪里刻滿守護的印記,是這座村莊血脈相連的“守村人”。
郗景武的走訪不是任務,而是歸家。清晨薄霧里,傍晚炊煙中,他的身影總在巷陌間流動,磨得發亮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著誰家老人該換藥了,誰家新來了租客,哪個路口的燈泡又壞了,手機通訊錄存滿鄉親們的號碼,“有事就找郗師傅”成了村里人的口頭禪,這份沉甸甸的信任,源于他把百家事當自家事的赤誠。一次走訪,他敏銳捕捉到孫阿姨家因一臺高價凈水器引發的“風暴”,老伴兒險些輕生,他輾轉周折,硬是追回1500元,當孫阿姨攥著退款淚流滿面:“警察同志像親人一樣幫我們。”郗景武更篤信:守村人的根,就扎在百姓的心窩里。
在三道崗鎮中心校門前,郗景武的身影是風雨無阻的時鐘。晨曦微露,他已在車流中疏導;暮色四合,他目送最后一名學童安全離校。疏導交通、維護秩序只是日常,他更像一道移動的安全屏障,定期入校排查消防隱患,測試安防設備,與校方編織著無形的防護網。孩子們熟記他教的安全知識,把防溺水、拒欺凌的道理揉進稚嫩心田,老師們感慨:“郗師傅往這兒一站,孩子安心,家長放心。”校門這一方寸之地,承載著他守護未來的重量。
一次,轄區護林村兩戶人家為一條玉米壟紅了眼,鐮刀在握,“火星” 四濺。郗景武一言不發鉆進泥濘的爭議地塊,他掰開幾穗玉米,指尖劃過飽滿的籽粒——東邊地18行,西邊地14行,壟臺上躺著的,正是18行!鐵證無聲,于某瞬間泄了氣。十分鐘,一場械斗消弭于“老把式”的較真里。“莊稼地認死理,公道就在這‘粒粒分明’里。”他說道。
沒有驚心動魄的壯舉,他的勛章,是孩子們放學時奔向他的雀躍身影,是化解糾紛后村民舒展的眉頭,是寒夜巡邏時家家戶戶亮起的溫暖燈火。三十載春秋,他把藏藍身影深深扎進三道崗的土地,像一棵默默生長的大樹,用枝椏為村莊遮風擋雨,以根系守護著每一寸安寧。守護,不是一時的熱血沸騰,而是把平凡的堅守熬成歲月的底色,讓平安二字,在柴米油鹽的日常里抽枝展葉,在萬家燈火的守望中歲歲長青。(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 周慧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