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在北京混得風生水起的張誠,干了件讓不少老同學朋友直咂舌的事兒——把那份年薪80萬、多少人眼紅的工作給辭了!
打包行李,回了老家哈爾濱。問他圖啥?他咧嘴一笑:“心里癢癢,想回來干點自個兒真心稀罕的事兒。” 稀罕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小孩子的平衡車。
北京再好,抵不過家鄉一聲吆喝
張誠是哈爾濱人,2001年張誠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從本科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讀到軟件工程碩士。畢業了,他南下深圳,又北上北京,進了響當當的大公司,坐進了亮堂的寫字樓,管著不小的團隊,80萬元的薪水厚實得讓人羨慕。按說,這日子,舒坦也有面兒。
可2017年,家里表弟在哈爾濱開少兒游泳館的事兒,電話里哥倆兒沒少嘮。嘮著嘮著,張誠心里那個從小在籃球場、羽毛球場蹦跶的小火苗,噌噌地又旺了起來。他發現自己一聊起體育、聊起怎么經營個運動場子,比在北京開會做PPT帶勁兒多了。那感覺,就像心里有塊地方一直空著,現在終于找著填啥了。
“家里人都挺理解我,沒潑冷水。” 張誠回憶起來挺感激。年底,心一橫,報告一交,真就收拾鋪蓋卷兒,踏上了回“家”的火車。前路是啥樣?他心里也沒譜,但就是覺得,得回來試試。
創業這碗飯,真不是那么好吃的
剛回來,張誠跟表弟搭伙,在愛建那邊游泳館里勻出塊二百來平方米的地兒,試著搞少兒體育培訓。地方小,施展不開拳腳。倆人一合計,挪窩!搬到了群力新區,弄了個三百多平的新館。地方大了,心氣兒也高了點。
真正的“靈光一閃”,是他在北京那會兒瞧見的。廣場上,一群小不點兒騎著倆轱轆、沒腳蹬子的“滑步車”(兒童平衡車),嗖嗖地竄,笑得嘎嘎的。張誠蹲旁邊看了半天,心里琢磨開了:“這東西好啊,練平衡、練膽兒、還講規矩,咱哈爾濱好像還沒幾家玩的。” 他一調研,嘿,還真是塊剛開墾的地兒。
說干就干。很快,游泳館隔壁,“滑步車俱樂部”的招牌掛起來了。張誠信心滿滿,琢磨著怎么招攬生意:老會員介紹新會員給優惠、網上發帖子宣傳、跟周邊賣玩具賣童裝的店聯手搞活動……招兒沒少想。
可誰成想,創業這路,坑連著坎兒。2019年,他瞅準了哈西那片新區,覺得有潛力,一咬牙投了大本錢,開了個700平方米的平衡車俱樂部旗艦店。結果,現實啪啪打臉。地方是大了,可位置選得有點“偏”,想吸引的客人沒來多少,房租水電教練工資卻一樣不少往里搭。算盤珠子一扒拉,好家伙,虧進去不老少,得有六七十萬。看著賬本上虧損的數字,張誠那陣子覺都睡不踏實,頭發都愁白了。
但這不是終點。緊接著幾年,生意像坐過山車,起起伏伏。最難的時候,他不得不狠心做了決定:把三家店陸續都關了門。那滋味,真跟割肉似的。但關店不是認輸,是為了喘口氣,重新攢勁兒。2022年,他整合了手里剩下的資源,在群力一家大商場的二樓,盤下個一千平方米的場地,新俱樂部又開張了。
商場里頭“騎車”,這回路子蹚對了
這家開在商場里的新店,成了張誠的翻身仗。為啥選商場?他琢磨透了:商場人多啊,家長帶娃逛街順道就看見了;商場環境亮堂安全,家長心里踏實,愿意讓孩子在這兒玩。這步棋,走對了!生意眼見著一天天好起來。2023年,看勢頭不錯,他又在同一個商場里,大手筆弄了個兩千四百平方米的超級大館!地方敞亮,設施也升級了。
以前在大公司管人的經驗,這會兒派上用場了。張誠沒整那些虛頭巴腦的,就抓實在的:
人怎么管?教練就專心教孩子騎車;顧問負責跟家長溝通、安排課程;管事的就好好琢磨怎么把店經營好。三條線清清楚楚,干得好都有升職加薪的機會,大家伙兒心里有奔頭。
牌子怎么響?光悶頭教不行,得讓人知道。他主動找市里相關部門合作,張羅比賽;借著哈工大校慶這類大活動,把孩子們拉去表演展示,場面熱鬧又提氣。
客從哪兒來?商場自帶流量還不夠,他點子活泛。夏天晚上,在群力幾個大公園搞“星空夜騎”,小騎士們戴著頭盔護具,車把車轱轆纏上彩燈,在公園里騎成一條閃光的“星河”,別提多拉風了!一場活動下來,呼啦啦能引來上百個家庭圍觀、咨詢。
功夫不負有心人。俱樂部慢慢攢下了好口碑,會員越來越多,孩子們把場地塞得滿滿當當。每年固定辦幾場全國性的比賽,天南海北的小騎手都來哈爾濱較量,動靜不小。在哈爾濱這塊地上,張誠和他的平衡車俱樂部,算是穩穩地扎下了根,成了家長們提起兒童運動時,常念叨的一個地兒。
未來:冰城是根,腳步還想往外邁
聊起以后,張誠眼里有光,想得也實在:哈爾濱是老家,也是大本營。先在本地幾個新開的大商場里,把店再鋪開幾家。咱哈爾濱自己蹚出來的路子,自己先走穩當。這頭站穩了,外頭也瞅著呢。長春、北京的幾家大商場,都投來橄欖枝,覺得他這模式不錯,想合作。
教孩子騎車是根本,還想教教“同行”。干了這么多年,怎么教孩子騎得更好、練得更科學,俱樂部攢下不少真東西。張誠琢磨著,把這塊做深做精,不光自己用,也整理成一套體系,給全國甚至國外想干這行的人學學。別說,還真有人找上門來“取經”,廣東、江蘇、浙江、吉林的都有。連俄羅斯那邊也有朋友聯系,打聽合作的可能。
心里頭還有個“造車”夢。天天跟孩子、跟車打交道,張誠對“什么樣的車孩子騎著舒服又安全”,門兒清。市場上那些車,他總覺得差點意思。他想自己弄個品牌,把多年觀察到的孩子騎車習慣、身體特點,都揉進設計里。比如車座怎么不硌屁股,車把怎么抓握更省力,讓孩子騎得舒服,進步也快。他覺得,這才是真本事。
“當年從北京回來,有人說我傻,放著‘大好的前程’不要。” 張誠現在說起這些,笑得挺坦然,也帶著股子哈爾濱爺們兒特有的倔勁兒,“啥叫前程?能在自己稀罕的事兒上折騰出點樣兒來,能讓家鄉的孩子們有個撒歡兒的好地方,這心里頭,踏實,暖和!比啥都強。”
七年,從北京寫字樓里的“張總”,到冰城商場里帶著孩子們騎車的“老張”,張誠這彎兒拐得有點大,摔過跤,也淋過雨,但終究是憑著一股子不認輸的韌勁兒和家鄉人的實誠,在平衡車這條小道上,騎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他的故事,還在往前“滑”呢。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孫瑩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姜學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