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6”款童鞋送檢樣品。圖/新華社
一些顏色鮮艷、價格低廉的嬰幼兒塑料拖鞋,可能是兒童健康的隱秘威脅者。
近日,“問題童鞋”被嚴查,引發輿論關注。據“新華視點”報道,在電商平臺銷量靠前的一些兒童涼鞋,被檢測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嚴重超標,最高超標509倍。目前,在市場監管部門督促下,多家平臺已對不合格產品采取下架、溯源排查等措施,相關流向追蹤工作同步推進。
增塑劑超標在兒童用品中早已不是新鮮事。鄰苯二甲酸酯作為一種常用增塑劑,能增加塑料柔韌性,但對人體有著嚴重的健康隱患。研究表明,長期過量接觸增塑劑,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影響青少年生殖健康和生長發育。對于女童,可能導致性早熟,如乳房過早發育、月經初潮提前;對于男童,則可能導致睪丸功能受損。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身體各器官較為脆弱,對有害物質的抵抗能力較弱,“問題童鞋”的危害具有隱蔽性和長期性,無疑是埋在他們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
“問題童鞋”屢禁不止,與部分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和行業監管存在短板有關。部分廠家為降低成本、增加產品舒適度,不惜違規使用過量非環保型增塑劑,全然不顧消費者健康安全。另外,從此次事件來看,相關監管部門對兒童用品質量的監管力度仍有待進一步加強,監管手段也需更加精準有效。
此次曝光的問題,也反映出電商平臺監管的漏洞。在抽檢的樣品中,不乏大量無標識產品。部分商家通過欺詐手段規避監管,提交合格檢測報告,實際銷售的卻是不合格產品。電商平臺過度依賴商家自主提交文件審核,缺乏動態質量監控措施,對無標識產品管理不嚴,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不合格產品流向市場,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此類問題,已經引發相關部門重視。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童鞋安全技術規范》,進一步強化相關規則,提高了對童鞋安全質量的要求。6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將童鞋鄰苯二甲酸酯超標作為重點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管住“問題童鞋”,需要收緊童鞋生產、銷售環節的監管發條。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嚴格貫徹落實產品質量法和相關強制性國家標準,按圖索驥追溯產品源頭,對生產、銷售不合格童鞋類產品的企業依法嚴懲,形成有力震懾;同時,特別要注重對生產端的監管,尤其是對無證經營的小作坊開展專項排查,防止其成為監管盲區。
生產企業應守住良心底線,嚴格執行國家標準,不能讓幼童為劣質產品承擔健康風險;同時加快高性價比環保增塑劑等安全替代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從源頭保障品質。
電商平臺必須切實履行管理責任,堵住依賴商家自主提交文件等審核漏洞,建立更客觀完善的多維審核體系,對商家實行動態巡查,發現違規立即下架、從嚴處罰,并定期清理無標識、不合格產品,不能對不合格產品放任不管。
守護兒童健康安全,從相關產品的原料、設計、生產、流通、檢測到售后、監管,每個環節都不容絲毫懈怠。希望此次“問題童鞋”事件,能成為推動兒童用鞋安全鏈條規范升級的一個契機,倒逼標準升級、監管強化、企業自律和技術革新,讓孩子們腳下的每一雙鞋,真正承載起安全與安心。
撰稿 / 和生(媒體人)
編輯 / 柯銳
校對 / 劉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