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說要對菲律賓輸美商品收19%的關稅時,小馬科斯統估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費了老大勁跑這一趟,最后卻被罵是出賣菲律賓。
7月9日那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大張旗鼓地宣布,從8月1日起,要給菲律賓輸美商品加20%的關稅,要知道,美國可是菲律賓最大的買家,每年差不多要收走142億美元的菲律賓貨,像什么電子零件、水果這些都是主要品類。
消息一出來,菲律賓那些做生意的可坐不住了,光是電子行業,每年就得多掏好幾億美元,至于香蕉、榴蓮這些農產品,本來在美國市場就被越南、泰國擠得夠嗆,這下關稅一加,怕是真要沒活路了。
小馬科斯為了解決問題,身為總統都親自飛到華盛頓,可最后談下來的結果,任誰看了都覺得窩囊,美國就把稅率從20%降到19%,反過來還要求菲律賓對美國商品零關稅。
你說這算哪門子優惠?就拿同期日本和美國的協議比,日本掏出5500億美元投資,換來了15%的關稅,汽車這些重要產業還能慢慢談,再看菲律賓,不僅稅率更高,市場還得全打開。
為啥會搞成這樣?其實小馬科斯政府一開始就算錯了兩步棋。
頭一個是太高估菲律賓在美國印太戰略里的分量了,為了讓美國高興,小馬科斯政府在南海問題上一個勁地挑事,還給美國新增了好幾個軍事基地,可特朗普卻覺得這是應該的,美國務卿魯比奧在會談時,就隨便提了句防務合作,關稅的事半點兒不讓步。
再一個是太低估“美國優先”有多硬氣了,小馬科斯想把安全合作和貿易談判綁在一起,特朗普直接回了句:““我不介意你和中國打交道。做你該做的。你和中國打交道絲毫不會讓我感到困擾?!?/strong>
這話簡直就是打耳光,把菲律賓“用安全換經濟”的美夢砸得稀碎。
更尷尬的是,這19%的稅率,比特朗普4月份說的17%基準線還高。
也就是說,菲律賓不光沒撈著好處,反倒成了全球貿易里的反面教材。
印尼同樣是19%的稅率,可人家通過取消關鍵礦物出口限制,換來了美國的投資承諾,菲律賓呢?除了一張縮水的關稅單,啥實在好處都沒拿到。
消息傳回馬尼拉,罵聲就跟潮水似的涌過來了,最受不了的就是做生意的,好些小廠子可能就得關門。做農產品出口的更慘,榴蓮、香蕉這些主打產品在美國市場,早就被越南、泰國搶得差不多了,現在關稅又漲了,本來就弱不禁風的農業產業鏈,說不定真就斷了。
不光工商界炸了鍋,政界的批評聲也沒停過。
杜特爾特家族的盟友、前總統發言人蒂格勞在《馬尼拉時報》上直接寫文章暗示,小馬科斯拿國家尊嚴換了1%的施舍,這比直接投降還丟人。
這話雖然難聽,可也不是沒道理,小馬科斯政府的支持率已經跌到25%了,杜特爾特派系正借著這事兒煽風點火,說這是“精英賣國”。
更麻煩的是,小馬科斯家族的黑歷史又被翻出來了:他爹老馬科斯當年因為獨裁和貪腐被趕下臺,現在兒子又被罵“賣國家利益”,老百姓一聯想,火氣就更大了。
19%的關稅一實施,進口商品肯定更貴,本來就緊巴巴的日子,這下更沒法過了。
在東盟圈子里,菲律賓這事兒還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
RCEP全面生效后,東盟內部90%的商品慢慢都零關稅了,中國對東盟的鋼鐵、醫療器械這些,早就開始給優惠了。
可菲律賓對美國還得交19%的高關稅,這就意味著,菲律賓企業在區域供應鏈里,成本比越南、印尼這些鄰居高一大截。
就像廣西柳工,借著RCEP的便利,裝著日韓零件的設備能零關稅賣到東盟,可菲律賓同類企業要是用了美國零件,反而得花更多錢。
這么一來,菲律賓在“海上絲綢之路”里的地位,怕是要越來越低了。
有意思的是,美國這關稅策略,好像是故意要讓東盟國家窩里斗。
印尼、越南這些國家通過讓步換來了更低的稅率,菲律賓頂著“高關稅標簽”,以后在區域談判里可能就被孤立了。
小馬科斯政府還想找借口,說19%的稅率比越南的20%低,還為以后談判留了余地。
更嚴重的是,小馬科斯的外交策略,正在一點點耗盡菲律賓自己做主的本事。
小馬科斯還以為抱住了美國大腿,沒想到自己成了中美較勁的犧牲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