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在則鳴電力為客戶所做的光伏電站施工方案中,除了常見的光伏板、儲能電站外,還新增了變電站、升壓站、匯流站、高壓線路等電器設備。則鳴電力是一家主要為新能源電站提供電力施工服務的企業。
根據使用場景不同,這些新增的電器方案的電壓等級也有所不同,涵蓋了除特高壓設備外的其他電器,其中最常見的是電壓等級是35kV(千伏,電壓單位)和110kV。
之所以出現這些新增的電器方案,是因為光伏電站持有者希望自行鋪設增量配電網,將電站直接輸送到客戶手中。
業內將此稱為“綠電直連”。綠電直連是指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電網,而是通過直連線路向單一電力用戶供給綠電。按照負荷是否接入公共電網,“綠電直連”分為并網型和離網型兩類。目前,大部分“綠電直連”項目均為并網型,因為新能源項目需要通過上網收益來保證基本收益。
今年5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650號文”)對綠電直連的模式、權責等作出了進一步規定,其中提出了“綠電直連項目以滿足企業綠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水平為目標”。此后,云南、山西、江蘇也相繼出臺了“綠電直連”的具體管理細則。
從短期來看,“綠電直連”有助于提升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從長期來看,“綠電直連”更重要的是為工業等領域帶來的綠色價值。
多名業內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目前“綠電直連”的建設成本較高,如果以成本倒推電力成本,甚至會高于電網輸電的成本。因此,目前建設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成本負擔能力較強,對綠色電力要求較高的高耗能國央企。
“綠電直連”的建設成本
此前,光伏電站接入電網,只需要通過變壓器改變電壓即可,部分光伏電站甚至可以使用電網提供的公共變壓器。但是,如果要實現“綠電直連”,電站則需要提供電源、變電站、升壓站、電線電纜、降壓站等電器,并自建一套增量配電網。這極大地提高了投入的成本。
一名在頭部光伏企業負責項目開發的員工告訴經濟觀察報,現在其公司推進的“綠電直連”方案落地速度較慢,主要原因是成本高且收益具有不確定性。
則鳴電力電力工程項目經理韓丹為經濟觀察報提供了“綠電直連”工程建設的成本。據韓丹介紹,“綠電直連”建設的主要成本包括輸電線路和升壓/降壓站兩部分。其中,項目線路成本大約在每公里100萬元;升壓/降壓站等設備和電站容量有關,大約為每兆瓦100萬元。
韓丹說,線路成本是其中的關鍵,因為低壓電纜價格昂貴,每米成本超過1000元。這也是為什么電站接入條件在決定大型地面電站投資的評估中非常關鍵。匯流站是“綠電直連”的一種妥協方案,通過匯流站可以將電流從低壓升至中壓,再用成本較低的中壓電纜輸送,中壓電纜每米成本為600元—700元。
以大同經開區綠電園區為例,該項目共有光伏電站322MW(兆瓦)、風電200MW、儲能50MW/100MWh(兆瓦時),電網電力占比50%,新能源電力占比50%。園區規劃負荷200MW,年用電量14億kWh(千瓦時),綠電直連總投資約28億元。
該項目包含約38公里輸電線路、一座新能源匯流站、一臺220kV變電站。電網電力通過變電站進入匯流站,再通過增量配網供電線路進入綠電園區;新能源電力直接進入新能源匯流站,再通過新能源供電線路進入園區。
據前述開發人員介紹,目前其公司推進的“綠電直連”項目,通常以整個項目成本來倒推給予客戶的電價水平。由于目前增量配電網造價成本較高,最終導致電力輸配費用甚至比電網還高,難以給終端客戶提供合適的電價。因此,從項目收益來看,“綠電直連”與傳統模式相比,還沒有形成優勢。該開發人員還提到,目前大多數“綠電直連”項目均在高耗能的央國企落地,因為這些客戶能在更長的使用周期內攤平建設成本。
綠色價值
盡管推進速度較慢且面臨成本高、收益模式不確定等問題,但新能源業內普遍將“綠電直連”視為一種可行的發展方向,因為其潛在的“綠色價值”。
浙江正泰智維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總監吳云來表示,光伏電站開發商目前正逐步轉型為綜合能源服務商,勢必要在新能源項目中建設增量配電網系統。比如,正泰智維投建的無錫松下新能源園區綜合能源項目,包含2.98MW光伏電站、10kV升壓站和新能源車輛充電系統。
韓丹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綠電直連”通過把傳統地面光伏電站的并網點移至工廠的用電側,可以解決綠電來源是否清晰的問題,便于統計產品碳足跡,有利于解決歐盟最新實施的CBAM(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對進口產品的限制問題。
如果新能源發電通過傳統電網的形式進行傳輸,在沒有綠證的情況下,計算電力碳排放因子時以電網平均碳足跡因子為準,中國電力碳排放因子為620.5gCO2/kWh。作為對比,光伏發電電力碳排放因子為29.92gCO2/kWh,風力發電為15.31Gco2/kWh。
今年7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在電解鋁行業基礎上,2025年增設鋼鐵、水泥、多晶硅行業和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色電力消費比例。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在7月24日舉辦的2025光伏行業供應鏈發展(大同)研討會上表示,未來在全國會逐步差異化地設定綠色電力消納要求,進一步擴大綠色電力消費比例目標的適用性范圍。據統計,中國工業增加值占國內GDP的34%,工業能源消費占總能源消費的66%,工業園區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總排放量31%,能源系統碳排放占比超過90%。
因此,陶冶認為,“綠電直連”有多重好處。對于發電企業而言,“綠電直連”等同于“給新能源項目在中長期市場中綁定一個永久性的大電力用戶”;對電力系統來說,可以減少對遠距離輸電網的依賴,也可以保障電力供應安全;對地方政府來說,可以借助“綠電直連”來驅動產業升級,作為招商引資的抓手。
(作者 潘俊田)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潘俊田
產業與政策中心記者 關注能源與制造 歡迎聯系panjuntian@eeo.com.cn,微信z134635789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