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5年暑期檔(6月-8月)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47億元,單日票房連續9天破億,其中上周末(7月19日、20日)兩天單日票房均超2億元。該成績刷新了2024年同期票房紀錄。
今年暑期檔影片類型覆蓋歷史、懸疑、動畫、科幻等十余種題材;整體票房的持續走高,首先得益于頭部影片的強勢表現。進口片《侏羅紀世界:重生》以累計票房5.37億元暫居榜首,其沉浸式的恐龍生態場景和緊湊劇情吸引全年齡段觀眾;《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憑借25年IP積累,首周票房突破3.8億元,一線城市票房占比超40%,年輕觀眾占比65%。
而國產電影成為暑期檔的絕對主力,并以差異化內容形成突破。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的《長安的荔枝》上映9天票房4.19億元。而7月25日上映的抗戰題材影片《南京照相館》首日票房即達1.57億元,超400萬人次走進影院,豆瓣開分8.5,成為暑期檔最大黑馬。該片以南京大屠殺期間 “日軍罪證照片” 為切入點,通過七位普通人的命運交織,將歷史創傷轉化為具象化影像表達,預售階段便引發社會熱議。
動畫電影方面,《羅小黑戰記 2》延續前作水墨美學,首周票房1.2億元;《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異國破曉》則以低齡觀眾為核心,上映首日票房突破2000萬元。
另外,政策支持與消費場景創新成為今年暑期檔的重要助推器。北京市投入1000萬元惠民補貼,通過線上購票平臺發放 “19.9元觀影券”,并聯動30余個商圈推出 “票根經濟”,觀眾憑電影票可在餐飲、零售等領域享受折扣,直接拉動商圈消費增長15%以上。上海、成都等地則通過 “電影+文旅” 模式,將《長安的荔枝》中的盛唐元素融入城市夜游項目,實現票房與文旅收入的雙向提升。
整體來看,今年暑期檔影片票房集中度較高,頭部5部影片貢獻了65%的票房。暑期檔平均票價也從2024年的40元漲至45元,其中IMAX、杜比影院等高端影廳貢獻了22%的票房份額。
業內人士指出,當觀眾 “用腳投票” 的時代真正來臨,只有那些敢于在敘事美學、技術革新與人文深度上破壁的作品,才能讓 “這個世界不能沒有電影” 的呼聲照進現實。
燈塔數據分析師陳晉表示:“若保持日均1.2億的增速,暑期檔總票房有望沖擊100億關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