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7日,第五屆(2024-2025學年)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以下簡稱 “全國青科賽”)總決賽在北京房山區拉開帷幕。作為教育部“白名單”賽事,本屆大賽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與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房山區教委承辦,北京理工大學基礎教育管理中心及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協辦,賽事落地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與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吸引全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199支隊伍、3324名選手角逐21個競賽項目,盡顯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力。
多維度展開周密籌備,構建全方位賽事安全屏障
此次房山承辦全國總決賽,源于其在科技教育領域的深厚積淀與辦賽實力。2024年4月,房山區成功承辦第四屆全國青科賽北京市區域賽,全市9000余名學生參賽,創歷史新高;在同期比賽中,房山學子斬獲3金4銀1銅,150余人獲國家級二等獎以上榮譽,位居北京市前列。房山區以“高品質、有秩序、有溫度”的辦賽水準獲主辦方與社會各界高度認可。對于房山而言,此次賽事不僅是區域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的展示窗口,更將助力提升區域教育影響力,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第五屆全國青科賽吸引全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199支隊伍、3324名選手參賽。房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確保第五屆全國青科賽順利舉辦,房山區從機制搭建、流程優化、資源統籌等多維度展開周密籌備,以細致周全的保障措施為賽事保駕護航。賽事籌備中,房山區首先確立科學辦賽準則,充分借鑒往屆承辦經驗,錨定“節儉、高效、有序、精彩”的辦賽目標,精心制訂賽事實施方案及應急預案,為賽事平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在組織架構層面,房山區與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聯合成立總決賽工作委員會,全面負責賽事的指導與全局統籌協調,下設綜合協調組、宣傳組、環境保障組等7個工作組及執行小組,各小組分工明確、密切配合,形成高效運轉的工作體系,從細節處筑牢安全防線,讓參與者全程感受安心保障。同步設立區級組委會,聯動交通、公安、消防、衛健、屬地等16個組委會成員單位,協同完成交通疏導部署、醫療服務與急救保障、消防安全檢查等關鍵工作,同時對賽場通訊、電力等設施進行全面巡檢,構建起全方位的賽事安全屏障。
精心遴選143名裁判與347名志愿者
為提升賽事專業度與服務質量,房山區還精心遴選143名裁判與347名志愿者,并組織開展系統培訓,確保執裁公平公正、服務貼心周到。
一系列扎實舉措的落地,彰顯了房山區辦好賽事的決心與能力,為第五屆全國青科賽總決賽的順利舉辦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作為年度全國性高規格科技賽事,本屆大賽亮點紛呈,全方位提升參賽體驗。賽事設立循環擺渡車連接賽場與地鐵站,醒目標識確保參賽人員便捷抵達;沿途指示牌清晰引導路線,有效解決尋路難題;志愿者團隊全程提供高效服務,及時響應報到流程、信息咨詢等需求,讓參賽者感受貼心保障;賽場旁的房山文旅宣傳長廊以“立體書”式展陳鋪開文化脈絡,文博中心門口的文化市集則匯聚特色美食與非遺體驗,結合“打卡蓋章”互動,讓選手在賽事之余領略“北京之源”的文化魅力。更值得關注的是,房山區特別開通旅游專線,參賽及陪同人員憑相關證件可享受免費乘車、景區游覽及導覽服務,實現“以賽促游”。
第五屆全國青科賽賽場。房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此次成功承辦活動,背后是房山區長期深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深厚積淀與豐碩成果。近年來,房山區立足“科教融合文化名區、新質智造產業新城”發展定位,緊扣教育部、北京市工作要求,結合區域實際持續提升科學教育實效,構建起具有房山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體系。
未來,房山區將以“一區一城”建設為契機,聚焦大中小科學教育一體化目標,在協同機制、課程內容銜接、教學方法貫通、“四課”融合、實踐活動、教師交流、評估反饋、學生發展等八大層面突破,發掘優秀課程與教學案例,構建可推廣的實施路徑,為2035年教育強國目標筑牢基礎。此次全國青科賽總決賽的舉辦,正是房山科技教育實力的集中展現,也將成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張磊 校對 盧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