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7月25日,中國礦業大學夢啟支教團夢啟二班開展“傳統文化之春節”系列課程,該課程由唐煊老師講授,夢啟二班全體同學參與。
課程伊始,唐煊老師以《元日》引出本節課主題——春節。隨后,從節日的來源和習俗對春節做了詳細的解釋。在春節來源方面,唐老師介紹到春節是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的,定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表明了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的含義;在春節習俗方面,唐煊老師對春節習俗民謠做了詳細解釋,例如“二十五,做豆腐”寓意年前過得富富余余,來年的生活也富富余余,幸福快樂;“二十八,把面發”說明各家各戶要在臘月二十八準備過年的主食。“八”與“發”諧音,寓意發財,各家希望來年可以財源滾滾、財運亨通、招財進寶。唐煊老師借《年的傳說》小視頻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順勢引出春聯、窗花與年畫這類春節必備物品,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詳細講解,并用“聯聯好運”小游戲幫助孩子們鞏固春聯的文學性質與對稱性質。最后,唐煊老師對本節課內容進行了總結,加深孩子們的印象。
此次“傳統節日之春節”課程的開展,拓寬了孩子們的知識面,幫助孩子們了解春節的起源、習俗及背后的文化內涵,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作者:張羽欣
攝影:羌西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