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5日,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分論壇和展區兩部分,不少業內人士到現場參觀。
展區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注意到,這里展出了不少與AI(人工智能)落地相關的科技產品。不過,略有些讓人意外的是,相當多的AI應用企業選擇了開源(指開放源代碼的軟件開發模式)的發展模式。
來自澳門的中學生團體正在展區參觀 每經記者 張宏 攝
與閉源不同,開源走的是另一種技術路線,體現出商業策略的巨大差異,是發展模式和利益分配上完全不同的路徑選擇。
這些科技企業為何要選擇開源?每經記者就此在現場對多家企業進行了采訪。
“希望給人形機器人廠商提供技術支持”
記者在某制造機器人設備的機電企業展臺看到,兩個不足半米高的雙足機器人正在工作人員的操縱下踢足球,在等待算法加載的間隙,機器人會做壓腿、劈叉等風格化動作,引得不少觀眾駐足。
雙足機器人引來觀眾駐足觀看 每經記者 張宏 攝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機器人并沒有嵌入視覺識別、抓取等功能,公司主要是生產電機,通過電機控制,讓機器人實現動態平衡。
“我們主要面向學校和二次開發者,接口是全開放的,其余功能可由二次開發者根據自身需求自行實現。例如,可通過集成語音交互模塊與AI算法,構建具備人機對話能力的機器人;也可利用激光雷達實現精準導航等應用;或者通過強化學習、動作捕捉等編程方式豐富機器人的功能。”
電視屏幕上播放著機器人馬拉松比賽的視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亦莊半程馬拉松上的超萌“小巨人”就是由北職大團隊在該機型基礎上制作了上半身。
這些機器人的外殼由3D打印而成,每個關節部位都有一個電機。
該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電機決定了機器人的扭矩,相當于人類的心血管。“我們希望回歸根本,給人形機器人廠商提供技術支持,包括波士頓動力在內的廠商都購買了我們的機器人。”
“可以加快研發效率,開源促進生態繁榮”
在展區的一角,記者發現了小米Vela操作系統展臺,展臺桌面上擺放著不少電路板。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米Vela操作系統是一款資源占用較小的嵌入式操作系統,主要用于手表、手環和空調、智能音箱、智能門鎖等智能家居設備的控制編碼。
現在,這一操作系統的代碼已經全部開源。
該工作人員表示:“其他廠商借助Vela研發產品,可以加快我們的研發效率,開源可以促進Vela生態的繁榮,讓更多終端與小米設備實現互聯互通。”
展區的另一側,一臺青色的小米YU7吸引不少觀眾試駕。YU7旁邊是小米AIoT實訓箱展臺。
小米AIoT實訓箱展臺 每經記者 張宏 攝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款模擬安防系統搭建的教學用具。目前,該系統的源代碼在教學系統上是開源的。“針對有合作關系的院校,我們會把教學平臺移植到學校里,作為開源的合作項目。”
三樓展區入口,一些觀眾正在與一款全息數字人對話。
記者從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這款全息數字人嵌入了DeepSeek的開源代碼。
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不需要向DeepSeek支付費用,數字人的IP也是免費使用,IP借助數字人可以實現全國推廣。成本主要在于算力調用,需要向算力公司支付費用進行訓練。”
現場的一位參觀者告訴記者,希望該產品將訓練的權限開放給用戶,這樣才能訓練出最符合用戶需求的數字人形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