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27日訊(記者 李佳怡)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浦東世博中心、世博展覽館、徐匯西岸等地同步啟幕。本屆大會匯聚800余家全球企業參展,3000余項前沿展品即將集中發布,覆蓋大模型、AI終端、智能機器人等核心領域。
在這場科技盛典中,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主辦、財聯社承辦,以及東浩蘭生協辦,以“AI+教育:重塑未來學習新生態”為主題的“鏈合π圓桌會”正在火熱進行中。
從通用醫療模型與AI的融合,到產教結合的場景革新,再到資本視角下的產業重構,AI+教育的每一步探索都在重新定義學習的邊界。本場活動匯聚了“AI+教育”領域的企業先鋒、學術權威專家以及資深投資人,圍繞“AI+教育”的未來發展展開深度交流與互動。
論壇上,學而思學習機AI產品負責人李通、智譜高級副總裁吳瑋杰、中國人工智能領軍科學家劉志毅與華安證券研究所科技首席分析師金榮,以《如何多方協同共建共護AI +教育學習新場景》為話題展開圓桌討論,共同探討構建可持續發展教育生態的可行路徑。
AI+教育迎來“啊哈時刻”
“啊哈時刻”指產品或行業找到產品、技術與用戶的結合點,即將進入高速發展期。當前,AI+教育賽道正迎來AI加速滲透的“啊哈時刻”,從課內教學、課后學習到個性化練習等多個領域,今年均出現顯著變化。
“大模型的出現是教育領域的一次生產力革命?!睂W而思學習機AI產品負責人李通指出,當前AI技術已實現幾大突破,即集成人類文明積累的知識壓縮能力、推理能力躍升取代教師教學等等。這些突破使AI得以滲透至解題、講題、批改等核心教學環節,甚至可模擬真人教師進行深度知識傳授與學習規劃,使得個性化教育正在逐步實現。
“AI教育的‘啊哈時刻’與四個維度息息相關。”智譜高級副總裁吳瑋杰補充道,“一個是跟政策相關,第二跟技術相關,第三跟本身的用戶需求相關,第四則是與成本相關?!?/p>
在吳瑋杰看來,當前用戶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較高,技術成熟度也已突破教育場景應用門檻。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使用成本大幅下降,也使得技術普惠性得到顯著提升。
共建共護,如何破解技術落地的多重門檻?
盡管機遇顯現,AI教育的規模化商業落地仍需跨越多重門檻,這要求技術方、教育機構與監管層形成協同生態。
吳瑋杰指出,當前教育機構對AI存在較多的認知誤區。如要求模型準確率達100%,但實際作業批改等場景需串聯手寫體識別、過程批改、答案校驗等多環節,95%單環節準確率相疊加后,整體準確率實際上已不足90%。
“不能將模型作為一個許愿池?!眳乾|杰強調,“讓模型能力更加精準,這需要模型技術公司與專業教育工作者一同結合、合力實現?!?/p>
而在中國人工智能領軍科學家劉志毅看來,實現AI目標與價值,確立倫理原則尤為重要。“所有工具性AI都不能侵犯人的尊嚴,人的價值應作為第一位?!眲⒅疽銖娬{,“AI的風險邊界要通過技術實踐把握,同時也要與更廣泛跨領域的國際合作共同設定?!?/p>
李通接著指出,教育硬件是典型的"長鏈條產品",需整合硬件供應鏈、操作系統、軟件內容與服務生態。在此情形下,國內成熟的硬件供應鏈生態,為快速推出高質量學習機提供了支撐,而大模型生態的多樣性與快速發展迭代也進一步加速了技術的創新落地。
圓桌討論最后,三位嘉賓均勾勒了AI+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并進一步展望了其藍圖。
“從學習機廠商視角來看,未來三年每個孩子的書桌將配備能聽、能看、懂情感的AI教師。”李通表示,“AI老師在深度掌握學生知識圖譜提供個性化方案的同時,也能夠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與孩子建立真正的情感連接。”
劉志毅則認為,未來三年每個人都將至少擁有一個具身智能的實體伴侶。“具身智能實體無論是何種形態,都將能與人進行深度互動,更好地解決教育中存在的記憶儲存、知識儲存等問題。”
而吳瑋杰的期望中,AI將推動教育向素質教育與個性化教育演變,通過激發孩子好奇心與創造力,實現"聰明的孩子少學幾年,需要更多指導的孩子定制化教育"的彈性學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