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泥巴路9月要大變樣。下雨踩泥坑,晴天吃土坷垃。
這是不少村戶對門前路的印象。農產品運不出,城里貨進不來。
去年老張頭家的500斤黃桃,爛在村口泥路上。
這種苦日子,下月中旬要到頭了。
國務院《農村公路條例》9月15日施行。28條新規,把修路、管路、養路全管上。
有人犯嘀咕:以前也修路,咋總修了又壞?
這次不一樣,縣里要當“總管家”。
條例明說,縣級政府負主責。
大問題縣里解決,小細節村里跟進。新路得按標準修,老路不合格要改造。
村道要連國道、省道,城鄉串成一條線。
路修好,養護更關鍵。超載車不讓上,路邊雜物要清光。誰來養路?
鼓勵專業隊,也歡迎村民參與。
路養得好,少花錢,多用十年不成問題。安全也沒落下,隱患每月查,防災提前備。最讓人心動的,是路能“生錢”。
村頭的葡萄園,路通了能直連批發市場。
后山的老茶園,路順了游客開車就能到。
快遞車進了村,山貨當天發全國?!耙敫?,先修路”,這話要成真了。
但也有人擔心:錢從哪來?
進度咋保證?
條例沒說死,只提“多方面措施支持”。具體到各村,還得看縣里咋安排。
去年鄰縣試點,3個月修了20公里新路。村民說,路寬了,貨車能進院,收入翻一番。這條例像根“定海神針”,有法可依才踏實。
修好一條路,帶活一片村,富了一方人。
想知道你村的路啥時候動工?
點關注不錯過。
注:具體實施以當地政府公告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