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輪關稅談判還沒開打,美國就先給自己挖了個坑。這邊特朗普前腳宣稱談判“接近達成協議”,那邊財長貝森特后腳就放話要討論延長24%關稅的暫緩期。這種自相矛盾的表態,活脫脫暴露了美國內部的混亂——白宮想玩“最后一輪談判”的心理戰,卻連臺詞都沒對清楚。更可笑的是,美方這次竟把“不許中國買俄羅斯和伊朗的石油”當成談判籌碼,結果話音未落,就被中方用行動結結實實打了臉。
先說美方這招“能源綁架”有多離譜。所謂“二級制裁”不過是特朗普自導自演的戲碼,為了逼俄烏停戰,他先是威脅對俄羅斯加征100%關稅,接著又把槍口對準中國,妄圖用關稅大棒切斷中俄伊的能源合作。可美方顯然忘了,中俄伊之間的能源貿易是基于市場原則的正常商業行為,憑什么要聽你美國指手畫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場就撂下狠話:“不容干涉”,這四個字直接戳破了美國的霸權邏輯——你以為自己是誰?國際能源市場的警察嗎?
更絕的是,中方根本不給美方反應時間,直接拉著俄伊開三方會談。這招“先斬后奏”徹底打亂了美國的節奏。三方會談上,三國不僅重申反對單邊制裁,還明確表示要深化能源合作。這就等于在全球面前宣告:美國的制裁威脅在中俄伊面前就是廢紙一張。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會談中還提到要“推動去美元化”,這無異于在美元霸權的棺材板上又釘了一顆釘子。美國想靠能源控制中國?不好意思,中國反手就把你的金融霸權根基給撼動了。
但這還只是開胃菜。真正讓美國肉疼的,是中方直接對美能源進口“清零”。海關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煤炭、原油和液化天然氣全部歸零,去年同期可是8億美元的生意啊!這對美國能源產業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美國頁巖油行業本來就因為貿易戰元氣大傷,現在失去中國這個最大買家,直接面臨產能過剩和價格暴跌的雙重打擊。美國能源出口商估計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中國反制這么狠,當初就不該跟著白宮瞎起哄。
有人可能會說,美國不是還有其他買家嗎?可別忘了,美國能源出口的三大主力——液化天然氣、原油和煤炭,哪個不是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尤其是頁巖油,開采成本高,全靠中國市場消化。現在中國一撤,美國頁巖油企業只能眼睜睜看著庫存積壓,價格跌到成本線以下。更慘的是,美國國內能源產業還受政策拖累,特朗普剛簽的“大而美”法案,把清潔能源補貼砍了個精光,轉而扶持傳統能源。這就好比在一艘漏水的船上拼命舀水,結果越舀水越多——傳統能源出口受挫,清潔能源又沒人投資,美國能源產業算是掉進了自己挖的坑里。
中方這波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反制。你不是想用能源卡我脖子嗎?我就斷了你的財路;你不是想維護石油美元體系嗎?我就推進去美元化;你不是搞單邊制裁嗎?我就拉著盟友一起抵制。更關鍵的是,中方手里還有大把籌碼沒用——稀土出口管制、擴大與中東中亞的能源合作,這些都夠美國喝一壺的。但中國始終留著談判的門,這才是大國風范: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你要談,我奉陪;你要打,我接招。
現在最有意思的是,8月12日的關稅“休戰期”大限越來越近。美國現在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既怕關稅重啟沖擊國內經濟,又不甘心放棄打壓中國。特朗普政府的如意算盤打得叮當響:一邊用關稅威脅施壓,一邊又想延長“休戰期”緩口氣。可中國早就看透了這套把戲,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別想空手套白狼,想談判可以,但必須拿出誠意來。
從貿易戰到能源博弈,從關稅談判到全領域對抗,中美這場較量注定是持久戰。但有一點已經很清楚:中國不會再像過去那樣被動應對。美國要是還抱著“美國優先”的老黃歷不放,那就等著被現實狠狠打臉吧。這一次,中國不是在談判桌前等待裁決的一方,而是主動出牌的棋手。是對話還是對抗,美國最好想清楚——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這場博弈的最終結局,就看美國能不能聽懂中國用行動教給它的這一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