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在小紅書上看到的一個帖子,
是6月30號有一個中國女生發帖子問,她要帶老外男朋友回中國,擔心會不會有很多國內的女孩子去搭訕她的男朋友。
然后這是我在評論區看到的一些讓我震驚的回復。
1: 老外前男友當我面被搭訕過,坐地鐵的時候我坐著,他站在對面,一個女生過來說你好帥,可以加一下微信嗎?ex指著我說你問我女朋友
2:有小姐姐把我當導游了,不僅要我(老外)男朋友的,還想要他爸的,重點她媽媽也在那里,我都沒好意思解釋發生了什么。
3:我經常和我對象一起健身,有個女的從來沒有當我的面跟我們打招呼,結果那天我沒去,她經過我對象的時候直接上手摸他的肌肉,然后還一直要我對象wx美其名曰說要練英語,我對象說不方便加,她還一直問為啥不方便加,我對象說女朋友會介意,她還堅持說沒關系的,就是做普通朋友。
4:還有更離譜的:我老公同事知道他是公民以后讓他跟我分手,她愿意出五萬塊錢讓我老公跟他假結婚,我知道的時候氣死了。
5:以前在國內的時候,一個女生當著我面要搭訕我男友,我男友指著我說這是我女友,那個女生居然說,我不介意......我整個人驚呆了
6:真的有,我家老外家長群里居然有其他媽媽來加她,上來就說覺得他很帥,我真的服了。
7:有一個在英國的中國女生是這么回復的,她交了老外男朋友,
她說:
“上次帶男友回國去吃生煎,是那種先付錢拿小票~自己找好座位放東西~去出餐口領餐的模式,我們找的座位在二樓,因為他不懂中文我只好讓他坐那里看著包我下樓排隊。
后來很快又上去三個女大找座位,沒過一會兒也都下來了排在我后面,然后一直特別興奮地議論說你看到沒樓上有個老外好帥blablabla,然后a煽動b去要聯系方式,b說哎呀人家說不定只是來旅游的或者有女伴之類的,a和c就一直開始嘻嘻哈哈地笑說你不試試怎么知道,有女伴又怎么了去要個電話晚上約他出來,出來了就是撬到了,或者不管怎樣能睡一覺也不虧之類的,把我驚呆了.......
后來我比她們先領到東西上去了估計看我坐對面就沒去要電話,但開放程度還是震撼我全家......”
另一個在英國的女網友也回復類似的遭遇,說“我也有過,我老公和我在一個店里,他就在外面等著,然后就來了三個女學生吧,然后就坐在那里找他聊天,問他有沒有微信,我覺得我煩的不是他被搭訕,而是本來普普通通我倆這一對,結果他一到中國就被偷拍合照然后搭訕,我覺得隨之而來我自己的獨立性和親密關系中的平等性都被貶低了”
看到這個回復,讓這個在英國的女生產生了共鳴,于是又說了下面一番話,老實說我很能共情她的感受,我們不是反對中外交往,不是說中國女孩就不能嫁老外,反對的是崇洋媚外,降低中國人的地位,尊嚴。
她說:
“對!!!太懂了!!明明帶他回的是我的祖國,我的家鄉,這里是我熟悉的地方是我的主場,結果反而是家鄉的人在助長一個外國白男的氣焰和優越感,我當時還親耳聽到她們說如果有女伴就看看她夠不夠漂亮,不漂亮就不用管之類的話,真的覺得氣憤的同時又心寒,我的同胞既不把我當然看也不把她們自己當人看,在一個白人男性免簽時刻伏低做小諂媚討好真的令人不適,我在外面打拼得多狠才爭到的稍微平等的話語權和地位.......一回國全是這種.....”
8:還有個回復是這樣的:
“現在人就這樣,我帶著我媽去檢查身體,我未婚夫陪我們一起。旁邊一女的過來就要聯系方式,然后借創口貼搭訕。我和我媽就在邊上,而且我還和未婚夫在聊天中。”
當然,我也看到了一些讓我沒那么氣憤的評論,像這個女生就說沒在天津遇到過(我老公190,77kg的北歐人),沒被路過陌生人討論過(至少我沒聽到),最多被別人盯著看(老年人居多)。所以也是看城市吧,稍微大一點的城市,國人對外國人也是見怪不怪了,更不可能有分明我在身邊還敢上來搭訕的。
除了這些以外,我還看到過更讓我震驚的,那就是窮國的年輕人都開始知道外國人在中國被捧得高,想來中國找機會。
著名的旅行博主申典啟,他2023年1月到摩洛哥旅行的時候,遇到了當地的摩洛哥年輕人,聊天過程中了解到,
【大量摩洛哥人想進入中國當英語老師】
這是他當時發的微博。
申典啟寫的原文是這樣的:
“到了摩洛哥,我和當地年輕人聊了之后,我才發現,“去中國工作”的這個話題在摩洛哥年輕人中如此廣泛的被討論著。
在摩洛哥,我見到了一個年輕人小查,他做的是一個電話客服類的工作,今年25歲。
1??他好多朋友去中國當“英語老師”
小查身邊沒有中國人,但是他有微信。他不僅知道中國人用微信,他還有大量的中國就業網站,上面發布了大量的在中國“英語老師”的信息。
他給我展示了這些到中國求職網站的招聘信息,英語老師,工資25000人民幣一個月,包吃包住……
他說,中國和越南的工資都非常高。
2??英語一點也不標準
我聽他的英語,還是有蠻重的摩洛哥口音的,而且語法也不是特別規范,我覺得中國英語老師肯定是比他講的準確的。
我問他,可是你是摩洛哥人,準確說你法語應該講的更好吧,你應該去教法語或者阿拉伯語,你怎么會想去教英語?
他說,因為中國不需要那么多法語和阿拉伯語崗位的外教,但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需要英語外教。這些中國的學校要求,只要長得不是中國人的臉,就可以應聘了,但是越像白人工資越高。
3??到中國女友換不停
他說,他身邊已經有三個摩洛哥朋友到了中國和越南教英語。
接著,他打開他朋友的臉書,給我看他三個不同的朋友,其中一個去了越南,在河內。
另外一個是在江西南昌,一個在河北。在中國的兩個人都找到了漂亮的中國女友,并且這兩個女友都準備皈依ysl教。
然后江西南昌的這個朋友,女方是富二代,小查說,摩洛哥男生說自己是法國人,反正中國人也分不出來。
南昌的摩洛哥朋友一個月工資15000,包吃住,但是住的是單身公寓,女方直接讓他住女方父母買的一個大的公寓了。
總之,在中國過的很爽,小查也十分羨慕。
4??去法國當底層,在中國當頂層
我問他,摩洛哥離中國那么遠,離法國或者歐洲那么近,為什么要舍近求遠,非要跑到中國來做一個都不在行的語言,英語的外教。在法國你們摩洛哥人也多,語言也通,而且多近啊,飛機兩三個小時,我想不通這么多摩洛哥人跑中國來做外教,在法國工作多好?
小查說,“在法國,摩洛哥人地位很差,經常被人當作小偷,劫匪,總之歧視摩洛哥人。而且法國的簽證和工作并不是那么好辦理的,到了法國我們只能做清潔工之類的底層工作,得不到社會尊重。”
“中國不同了,我在中國的摩洛哥朋友說,中國人對他們特別好,甚至讓摩洛哥人可以在中國高高在上,中國人仰慕他們的感覺,他們中國女朋友把他們帶到親朋好友面前,一介紹都是說來自法國的白人,女朋友的親友都特別羨慕和熱情……”
小查低下頭害羞的說:“他的摩洛哥朋友在摩洛哥25歲前都沒有性生活,但是到了中國以后,每個月都可以換女友,而且還可以同時有幾個女朋友……”
(我心里想,你們這些摩洛哥人,在自己國家保守,到了中國就格外放縱。)
5??未來打算
我說,摩洛哥人到中國教英語應該資質不達標吧?
小查說,他到中國的朋友說中國的一線城市主要是歐美的,但是到了中國小城市,外教崗位還沒有飽和的。摩洛哥人、黑人就可以找到工作,而且現在需求量還很大。
我問小查,接下來怎么打算?
小查說,他現在在摩洛哥做這個工作,他目前還從沒有出過國,一個月工資只有3500rmb,但是他如果到了中國,可以找到起碼15000rmb的工作,所以他一直在關注中國的新聞,包括疫情、邊境開放等各種新聞。
我說,難怪我跟你聊起來,你好像特別了解中國的樣子,好多中國城市的名字都念的出來。”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這段文字是什么感覺。
摩洛哥是一個貧窮的穆斯林國家,2024年的人均GDP只有4100美元左右,不到我國的三分之一,還沒有越南高,地處我國西北的甘肅省2024年人均GDP都有七千多美元。
摩洛哥普通人月工資就一千多元人民幣,在首都這種大城市的工資才高一些,像申典啟采訪的那個做電話客服的年輕人也就能拿到三千五百人民幣,
就是這樣貧窮落后國家的人,來到中國之后卻能一躍成為人上人,拿著比中國普通人還高的多工資,處于被仰視尊重羨慕的地位,而且還能把中國當做后宮一樣換女朋友。
我覺得這樣是有問題的。要從制度上和心理上來改變這種情況。
我知道我的讀者中很多受過良好教育,工作和收入都不錯的人,我今天也想跟大家簡單聊聊,我希望崇洋媚外的風氣就到我們這一代人為止就好了,不能再讓這個風氣繼續去毒害下一代,畢竟這種潛意識會讓我們成為各種受害者。
我就舉幾個例子:
1:我看到有乘客投訴國內某航空公司,飛機無法起飛,航司安排住宿,老外就單人間,中國人就雙人間,而且中國人之間其實也并不認識。人家要優待老外,但是反過來,我們去國外就沒這待遇。
2:疫情期間,小區里有老外的就特別優待,還發生了有的小區專門對一個老外成立多人微信群保障小組。
3:參加國內車展,展臺的人看人下菜,你是中國人,就沒有冰淇淋了,你是老外去要,就有冰淇淋。這真的令人迷惑,要知道在國內買車肯定是中國人才會買,中國人才是客戶,老外去車展的通常是車商人員,媒體記者,或者個人自媒體之類,正常并不會是客戶,但是人家還是優待老外。
4:幼兒園,招幾個黑人,巴基斯坦,中東(例如摩洛哥)外教,哪怕英語都不是母語,也沒有教學經驗,就能稱之為雙語幼兒園,學費上漲,家長們甘愿多付錢。
各種例子數不勝數,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是真真切切有損我們個人利益的。
解決崇洋媚外的問題,我覺得有三件事是必須做的,
其一是要從制度上改革,嚴格管理,杜絕低素質的,貧窮的外國人進入中國,更不要說還能在中國工作了。
像那些來自落后國家,學歷也不高,英語也不是母語的人,是怎么能跑到中國當外教的。
簡化涉及外國人的流程手續,不能讓警察對外國人正常執法異常復雜麻煩。
第二是要與時俱進的更新教科書中對國情的描述
我小時候成績不錯,因此不斷背誦了大量的國情教育,我到現在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學的教科書里對國情的教育有很多負面的描述,
比如說中國人口眾多之后,就一定會說人均資源少,我記得還列舉了人均耕地,人均水資源之類的數據來證明為什么人均資源少,
然后教科書上配圖還配的是那種(中國人)人群非常密集的圖,
這就給當時我帶來一個感覺,那就嫌棄中國人太多了。
但是人口眾多帶來的巨大優勢卻一句不講,讓人感覺人多只有壞處,沒有好處。舉個例子,既然我國人均資源如此不足,然后又到處很擁擠,
那為何大力鼓勵每年幾千萬外國游客來華旅游,那不是會更加消耗糧食資源,水資源,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擁擠嗎?
說明人更多也有好處啊,那就是會帶來消費,增加收入,促進生產力發展。
對岸的臺灣當局也是這個宣傳套路,
對歐美日韓游客,他們就宣傳好處,給臺灣帶來了消費,要大力鼓勵,
對大陸旅游團到臺灣,他們就宣傳壞處,讓臺灣景點變得擁擠嘈雜,讓臺灣人厭惡大陸旅游團。
另外,很多事情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改變了,
比如我記得我當年在教科書里看到說我國人口文化素質低,
這個“低”的描述會讓人覺得中國人口的文化素質是在全球下游水平,
但實際上我國人口總體受教育水平,現在全球已經是中上水平了, 是屬于“高”的行列,也就是比發達國家還有些差距。
如果單單看年輕人的受教育水平,更是和發達國家沒什么差別了,
2024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達60.8%,什么意思,100個人里面有超過60個能上大學。
而且發達國家年輕人的那種犯罪率,抽大麻,種族歧視,以及對外面世界的如此不了解,媒體對他們宣傳中國什么樣他們就相信了,包括說中國存在社會信用分這種離譜的東西他們也信,
不像中國年輕人會去查證了解外面的世界,他們真的比中國年輕人綜合素質高嗎?
再比如我記得當年的教科書還說中國污染特別嚴重,這個對我影響很大,因此當時我就想長大了要從事環境保護相關的工作。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現在長江的水就變得很清,我之前還發過文章。
當年北京著名的大氣霧霾也進行了治理。
再比如我還記得當年我學的教科書里還說我國生產力水平低,
在當年這么說是正確的,但是2025年還這么說則是錯誤的,
我國生產力水平可不低,在人民幣這幾年貶值的情況下,
2024年人均GDP已經超過1.3萬美元,已經在全球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了,換句話說,全球大部分外國和大部分外國人都沒有中國富裕。
已經有很多人做過統計,全球人均GDP高于我國的國家,人口總量加起來也就是十幾億(主要是歐盟+美加+澳新+日韓+海灣國家),現在全球超過80億人口,占全球人口總量也就大約20%。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2024年人均GDP過3萬美元了。
發達國家的門檻可是人均兩萬美元了,2024年我國人均GDP超過兩萬美元城市的人口總量已經有兩億多人了,換言之,我國有六分之一的人已經就是發達國家水平的生活。
與此同時,我記得當年的教科書對外國則基本沒有負面描述,
唯一我想起來是負面的,就是說美國的選舉制度不好,都是有錢人才能選總統。另外就是說歐洲殖民造成非洲貧窮落后,因此知道了非洲比較窮。
我對外國不好的一方面的了解,基本是我從出國才開始知道的,
比如外國治安差,基礎設施落后,旅游景點騙子多(像埃及就是典型),種族歧視嚴重,甚至還有幾十個國家允許一夫多妻之類,
都說一出國就愛國,其實是因為在國內我們了解國外負面信息的渠道太少。
像歐洲,現在國內還有大把人以為歐洲普通人都過的很好,
個個收入高,生活輕松,其實并不是,是要分國家和地區的,不是每個都像瑞士,盧森堡一樣。
歐洲不只是基礎設施不如中國,治安不如中國,
像歐洲南部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南部等等,普通人月收入也就1000多歐元,還有大把人一個月1000歐元都拿不到的,一個就800歐,900歐。
比如你拿1000歐元一個月,也就是八千多人民幣,但是物價是中國的兩三倍甚至更多,能有多高生活水準?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經濟發展是停滯的,因此這些人根本看不到希望。
再比如你是個法國人,
據《歐洲時報》2025 年 7 月 22 日報道,目前法國人的中位數工資為 2183 歐元(稅后到手),按照今天8.41的匯率就是18359元,看起來很高對吧?但是物價總體也是國內的兩三倍。
比如你是個普通法國人到巴黎闖蕩,拿著中位數的薪資,巴黎中位數應該比全國高一些,就算到手中位數2500歐元吧。
在下面這個網站可以進行計算,法國稅和社保費用高,
2500歐元到手的凈收入,差不多對應3500歐元的稅前月收入了。
https://mon-entreprise.urssaf.fr/simulateurs/salaire-brut-net
你在巴黎租個一室一廳便宜的也要1000歐,位置還不會很好,另外還有水電費,WIFI網絡費就姑且先不算了,
剩下的也就是大約1500歐元,每天只能花50歐元,這50歐元要負擔你一天的交通吃飯,娛樂等各種費用。
我在巴黎待過很長時間,去年也去過,
塞納河上坐個船一個人也得19歐元,你帶你女朋友坐個船是不是38歐就沒了。
路邊餐館一個人吃一頓通常得十幾歐元,兩個人 吃個飯稍微好點人均二三十歐都是正常的,餐館里面一罐可口可樂也得3歐元。
這就相當于你在中國拿著2500元人民幣的到手工資,路邊餐館通常都是十幾元人民幣一頓飯。
當然了有沒有一頓飯幾歐元就能搞定的?有啊,比如麥當勞就有5歐元“窮人套餐” ,但是也不能頓頓吃這個。
所以你不能像在中國一樣頓頓在外面吃,而是得去超市買食品,自己在家做,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像在超市買可樂,就比餐館便宜不少。
而且你這一天50歐還不能花完當月光族吧,你總得攢錢吧,
所以你得想辦法壓縮下生活成本,
比如房子租個再差再遠的,或者跟人合租,比如壓縮到800歐一個月包含水電網絡甚至更低,上班通勤時間就長點,這樣可以省點錢。
而且巴黎的基礎設施還不如國內大城市,地鐵還不像國內一線城市那樣密集,所以很多地方得坐公交車,早上上班高峰期公交車里面人擠人,
為啥我知道,我親身體驗過很多次。
從收入和物價來說,
你在深圳拿一萬人民幣月薪然后到手八九千并沒有太難,畢竟深圳中位數月收入2023年都到7500元了。
但是一頓飯卻能依然十幾元二十幾元搞定,房租住城中村一室一廳一千多元人民幣也能搞定(偏的地方城中村還有幾百的,就不說了),
而在巴黎吃一頓也是十幾元(歐元),房租住一室一廳也得1000元(歐元),但是你拿一萬歐的可能性卻極低,月入能到5000歐都已經很不錯了,關鍵是扣的還特別多,月入5000歐到手就大約3300多歐元。
相比之下,我覺得他們最大的優勢假期多,每天加班少,工作時間短。
另外就是可以拿著錢到便宜的地方度假,
比如在歐洲相對便宜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臘,
以及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埃及,約旦什么的人均GDP才幾千美元的地方都是歐洲人出國旅游熱門地。
你看亞洲的越南,泰國現在也一堆西方游客,2024年去這兩個亞洲國家的西方游客都超過一千萬人次。
我之前寫過中歐生活水平的對比,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所以我覺得教科書也要與時俱進,我不太了解現在的教科書是不是還在讓學生背誦我國生產力水平低之類,最好是每年都更新下數據,讓學生更確切的了解我國在全球真實的發展水平,要明確的講兩點:
1:明確的告訴學生,中國的治安水平,基礎設施水平,科技水平都是世界頂級,其中治安和基礎設施超過了歐美,科技僅次于美國但追趕很快。
2:明確的講中國的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已經優于全球大部分國家。
第三還是要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從下一代的教育做起。
我自己平時在跟孩子們相處時,
我就跟他們說,你們出生在中國很幸福,
我去過很多國家,中國是全世界基礎設施最好的國家之一,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比國外包括歐洲,美國的絕大多數城市都要好。
在街上看到老外,我也會跟孩子們說,這些老外有的是來中國旅游的,
因為這里有很多他們國家沒有的東西,不只是美麗的風景和名勝古跡,
而且中國有更為現代化的城市,無人機外賣,全球最大的電子市場,
全球最高效,甚至可以做到下單后半小時送達的閃購物流系統,
規模巨大嶄新的商場,300公里時速的高鐵,街上自動駕駛的汽車,
無現金社會,型號繁多功能強大而安靜的電動汽車.....
另外,中國工作機會多,你在街頭看到的老外,
他們很多是來中國找工作謀生,所以你們多幸運,不用像他們一樣遠離家鄉跑到很遠的地方生活。
2025年的今天,跟歐美相比,
國內的治安,生活便利程度,交通,基礎設施水平都已經超過歐美了,
大量新興的科技事物都首先誕生在中國,比如半小時閃購,無人機外賣,人形機器人拳擊賽,人形機器人跑步比賽,無人自動駕駛出租車等等,
而且國內一二線城市中產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低,不比歐美差。
再過十年,中國人均鐵定過兩萬美元的發達國家門檻線,比今天還要上一個臺階。
因此要敢于自信的說,今天的中國已經在很多方面比歐美更好,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地方比他們更好,而且一定能超過他們。
總之,相信只要我們持續的進步,每一個人敢于發聲,
敢于講出中國更好的地方,影響我們身邊的人,我相信崇洋媚外的風氣終究有一天會扭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