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導演的《戲臺》,在暑期檔里像是一個 “隱藏款”,宣傳力度小得可憐,和別的電影根本沒法比??赡憧?,它從 26 萬的票房預售,一路逆襲,漲到了 2000 萬票房預售!這是為啥呢?當初預售不理想時,老搭檔朱時茂都擔心得掉眼淚,還跟陳佩斯說 “佩斯,如果沒人看,我就坐在電影院天天看,給你沖票房”,這話是不是聽著就讓人鼻子發酸?
再看看這電影的處境,題材冷門,講的是民國戲曲,主演陳佩斯都 71 歲了,投資方多次撤資,陳佩斯沒辦法,只能自己掏腰包抵押房產來填補資金缺口。沒有流量明星來制造話題,宣傳成本又低得不行,可它就憑扎實的內容,迎來了 “觀眾自來水逆襲”,在 7 月 26 日上映第二天,單日票房飆升至 3926 萬,較前日上漲 100.6%,累計票房突破 1 億。這逆襲的背后,是觀眾對好內容的認可?。?/p>
冷門題材的獨特魅力
為啥《戲臺》能憑借冷門題材突出重圍?這民國戲曲的題材,看似小眾,但它有獨特的韻味。戲曲舞臺上的唱念做打,演員們入木三分的表演,將那個時代的氛圍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眾們走進影院,仿佛就能穿越到民國時期的戲園子里,感受戲曲的魅力,體驗不一樣的文化氛圍。
這種獨特的文化體驗,可不是那些常見的商業大片能給的。而且,這種題材也讓影片在眾多電影里顯得格外出挑,吸引了一大波對戲曲文化感興趣的觀眾前來觀看。
逆襲對行業的啟示
《戲臺》的逆襲,給電影行業帶來了啥啟示呢?它告訴我們,有流量明星、高預算宣傳不是電影成功的唯一標準。只要劇本扎實,內容過硬,就能吸引觀眾走進影院。如今的觀眾,越來越注重電影的品質,而不是被華麗的外表所迷惑。
從《戲臺》的成功來看,未來電影行業應該更加注重挖掘有深度、有內涵的題材,多拍一些像《戲臺》這樣有文化底蘊的好電影。用心做內容,觀眾自然會用票房來投票。
《戲臺》的成功不是偶然,它讓我們看到了好內容的力量,也希望以后有更多這樣的好電影出現。就像一句話說的:“好電影不會被埋沒,它們總會在合適的時機綻放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