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森森
編輯|小婁
引言
“你管的了我,還能管得了觀眾愛看誰嗎?”
想當年陳佩斯一句話逗樂了觀眾,如今他高調回歸,再次演繹這句話的魅力。
新作票房破億豆瓣評分8分,票房更是破億。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幾十年蟄伏厚積薄發
《戲臺》這部電影對于71歲的陳佩斯來說太特殊了。
這不光是一部新片上映,它還是他沉寂了小30年之后,再次重回公眾視野。
而且這次更猛,導演,編劇,主演他一個人全給扛了,這得多大的決心,憋了多久的勁兒,才能在古稀之年再來這么一出大戲啊?
根本就不是拍電影了,這是把前半輩子的藝術積淀,一股腦兒都在電影里展現了出來。
其實說起他,真是一代人的記憶,妥妥的喜劇界元老。
早在20世紀80年代那會兒,他就憑著《瞧這一家子》回大伙兒逗樂了。
接下來更是一鼓作氣,搗鼓出了二子系列,簡直就是中國喜劇電影的開山元老。
像《父與子》《二子開店》這些,把父子間的小摩擦演得活靈活現。
瞅著他可能有點兒不正經,甚至有點兒滑稽,可骨子里頭那真誠善良,有擔當的勁兒藏都藏不住。
再往后他的眼界不止盯著家里那點事兒了,像《孝子賢孫伺候著》《太后吉祥》這些,看著劇情有點兒荒誕胡鬧。
可仔細咂摸咂摸,那些個嬉笑怒罵的背后,不都是對現實生活的透徹洞察嘛。
他就是有這個本事,用最輕松的方式,把最深刻的東西抖摟出來。
再比如小品,不管是《吃面條》還是《主角與配角》,各個都是拿的出手的經典。
而如今上映的《戲臺》更不簡單,它背后有更讓人佩服的故事。
這戲是從一部話劇改編來的,而且還是高口碑扎實到不行的話劇。
這出話劇他已經在舞臺上實打實地磨了十年,巡演了幾百場。
把舞臺上磨煉的幾百次的精品,又搬到大銀幕上。
這本身就透著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勁頭。
一天半票房就過億
但是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部片子的上映真是一波三折。
本來定得好好的,7月17日就能跟大家見面了。
結果就在臨上映前幾天,他突然親自錄了個視頻跟大家道歉,說電影得往后延到7月25日才能看。
至于原因,并不是片子本身出了什么問題。
而是好幾部挺有分量的片子,比如姜文的《你行!你上!》,大鵬的《長安的荔枝》都突然宣布要提前上映。
一下子就把那天的新片量頂到了8部之多,這下影院的排片達到了白熱化,根本就是粥少僧多寸土必爭。
面對這場面,《戲臺》的團隊坐下來一琢磨,這要是硬著頭皮上,那排片肯定少得可憐。
電影原本能讓更多人看到,能掙到的票房,估計都得打水漂。
他也坦誠地把原因告訴了大家,這話聽著真是透著股無奈。
而且他那份胸襟真是讓人佩服,他在視頻里不光想著自己的電影。
還特意提了句觀眾的每一張電影票,都是對他們的信任。
這話是說給所有電影人聽的,更讓人動容的,他直接表達了對整個行業的期盼,他衷心希望電影市場越來越好。
所以雖然延期了幾天,但這反而成了《戲臺》的一場意外之喜。
或者說是他的智慧,觀眾看到了他的真誠,感受到了他對作品的負責。
反而讓大家這部戲期待值更高了,事實也證明這場延期是正確的選擇。
7月25日正式上映后,電影《戲臺》的票房就一路狂飆。
到了第二天上午就已經輕松破億,豆瓣開分也達到了8分。
看來那些流量至上,檔期為王的說法,在真正的好故事,真誠的藝術家面前,也得往后稍稍。
觀眾用真金白銀的電影票,給出了最直接的答案,有新意的作品,不管什么時候上,老百姓就是愛看。
這就是變相“打臉”那些資本,觀眾愛看什么,他們還真管不著。
喜劇傳承給下一代
除了觀眾愛看,其實這部片子能成功,很大的也歸功于他的專業認真。
按理說這個年紀早該享清福了,可在片場他那股子較真勁兒,真是讓小輩兒們都自嘆不如。
電影拍攝特輯里,他真是全程力量滿滿,對表演細節的要求簡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無論是臺詞的語速,節奏,還是演員一個細微變動,他都得親自盯著,為了達到完美不停調教。
劇組的演員們都說了,老爺子就像有使不完的精神頭。
這得多大的熱忱,才能讓一位七旬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對藝術保持這份執著?
這不光是敬業,更是對作品的赤誠和對觀眾的尊重,是他這職業生涯里頭,最珍貴的底色。
此時再仔細回味一下他過去的作品,會發現他的喜劇從來都不是那種只為逗一樂的“速食作品”。
他總能通過特別精準的節奏把握,讓觀眾大笑后琢磨出生活里的荒誕,不然怎么能一直火到現在呢?
這次的《戲臺》也一樣,它繼承了話劇版那扎實的劇本優勢,把戲里的沖突和張力給拉滿了。
笑點也是像滾雪球一樣,戲里的人物因為信息不對稱,身份認錯,一步步地往更深的困境里頭陷。
他們每一步行動都挺合理的,結果卻引發了更大誤會。
一切看起來很荒誕,可是又經得起推敲,真的讓觀眾完全沉浸到這個故事里去了。
在這部電影里,陳家父子倆有不少對手戲,老爺子雖然嘴上就一句還行,但私下里可沒少夸,說兒子比他第一次上鏡強多了。
兒子可是一點兒沒覺得輕松,尤其看到父親白天忙活晚上回去還得工作,他心疼得不行。
而且這兩代喜劇人對喜劇的理解,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點兒小差別。
兒子說他自己更在意觀眾對角色,對事件的理解,關注觀眾的共情點。
而父親看重的不太一樣,更想讓人物豐富起來,注重角色的精神內核。
談到未來陳大愚也透露了,他肯定會繼續做喜劇,可能還會更年輕一些,加入更多黑色幽默。
他手里其實已經都幾個比較好的作品了,但是距離能成型還有一段距離。
至于父親那些高口碑的話劇會不會也拍成電影,他坦言有想法但難度更大。
因為有些話劇喜劇結構沒那么強,可能不太符合當下觀眾的口味,不過話里話外都透著一股對喜劇的熱愛和堅守。
所以說當如今的電影市場,都在為票房爭個你死我活,硝煙彌漫的時候。
陳佩斯心里頭裝著的,從來都只是作品能不能對得起觀眾的期待。
所以說這次成功,不僅僅是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更像是他用親身實踐,給那些只想著撈快錢的“資本”們,甩了個響亮的耳光。
它再次證明了,真正的好作品,哪怕要多等幾天,也不會被埋沒。
所以下次再有人說市場都被資本操控的時候,不妨就拿著《戲臺》做例子,拍拍桌子告訴他,誰能管得了觀眾愛看誰啊。
結語
陳佩斯和他的《戲臺》真的讓人眼前一亮。
票房破億口碑炸裂,這不是靠運氣,那是幾十年積攢下來的真本事。
71歲的老爺子用一部《戲臺》,給那些整天琢磨流量,算計檔期的人狠狠上了一課。
別老想著操控觀眾,真正的好作品,老百姓自己會投票。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1】《“71歲陳佩斯《戲臺》爆紅:真正的藝術無需流量加持”》
【2】《陳佩斯《戲臺》逆襲票房破億,觀眾自來水刷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