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聽了一場技術發布會,內容很有意思。
提到了關于內燃機的技術解讀,代表歐洲最頂尖技術的第五代大眾EA888發動機,熱效率只有38%,對,你沒聽錯,還不到40%。
EA888系列引擎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五代,的確在第三代的時候發生過燒機油的問題,但三代EA888的后期版本、未引入國產的第四代,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論綜合技術儲備,EA888的確是非常強的引擎。
第五代EA888將會裝備在全新奧迪A5(參數丨圖片)上,也已經出現在了途昂Pro上,優勢非常多,比如說使用了500bar高壓噴射系統,是目前行業的最高水準。
行業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是350bar燃油噴射系統,更高壓的噴射系統,意味著汽油霧化能力更好,燃燒更充分,結果就是動力更好、油耗更低,而且排放標準也會更加優秀。
同時,這臺發動機上還出現了VTG可變截面渦輪,在一臺20多萬的車型上裝備VTG渦輪,充分說明了,現在內燃機的技術非常頂尖,而且技術成熟、質量穩定。
這臺發動機的熱效率是多少呢?
官方的原話是:在全球各種極端工況下,都能始終保持在38%熱效率左右,LK1為38.3%,LK2為37.6%(LK為功率版本)。
非常震驚,代表目前最頂尖的技術,先拋開人們曾經對10年前EA888可靠性質疑的問題,單單從500bar、VTG渦輪技術上來說,現階段的第五代EA888,的確很強。
但熱效率仍然停留在38%左右。
如果我沒記錯,我們自主品牌的很多發動機熱效率都超過了44%、45%,熱效率46%的也有,自主品牌研發出來的發動機,要比歐洲頂尖的發動機,熱效率能高出來7%左右。
熱效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是一個把汽油轉化成能量、轉化成動力的參數,熱效率越高,同樣的1L燃油,能跑得更遠。
為什么國內的發動機熱效率這么高?
一個是,國內的技術路線,現在都是混合動力路線,發動機的職責從之前的驅動車輛,變成了“發電+驅動車輛”,在低速區間中,發動機是“發電機模式”,因為不用直接驅動車輛,所以就不用考慮動力,只需要穩定發電就行了。
混動發動機的熱效率,普遍比油車的發動機高出幾個點,一般在3%左右。
另一個,廠家宣布的最高熱效率,其實是在玩文字游戲,有的熱效率寫的是“最高45%”,這個“最高”,就很有意思了,因為操作空間很大。
比如說,在實驗室中,不掛載任何附件,連油泵都不掛,就是裸機在臺架上跑,而且這個數據是在最佳溫度、最佳濕度、最佳轉速情況下得出來的結果,且是某一個點的數據。
也就是說,實際裝在油車上,發動機的熱效率真不一定有多少。。。
熱效率的突破,是有極限的,即便是技術進步,也是一點點升級、一點點突破,2020年的時候國產發動機的實際裝機熱效率基本上在36.5%左右。
這已經非常好了,因為當時很多合資車的熱效率也就是37%左右,沒比國產發動機高出多少,主要是很多核心零部件都是供應商提供。
剩下的就是衡量發動機好壞的其它指標,比如說噪音大不大、抖動明不明顯、排放咋樣、壽命如何、好不好維修、維修起來貴不貴等等。
單說熱效率這一點,其實大家真沒差出來多少。
之所以國產車這兩年熱效率厲害起來了,主要是走的是混動路線,發動機“壓力小了很多”,不用全程驅動車輛,在內燃機低熱效率工作區間,可以由電機驅動車輛。
所以,發動機的設計邏輯就變了,可以變的“又細又長”,這樣的發動機發電效率更高,自然熱效率不會差。
寫這個文章,還是想說一句話,內燃機的技術其實還沒有達到飛躍的那一步,勤懇的研發、設計才是硬道理,動不動就45%的熱效率,實在有點違背物理常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