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后,中亞國家就一個接著一個地,踏上了“去俄化”的道路。而其中哈薩克斯坦方面的胃口最大了,其不僅要實現去俄化,還有意把俄方飯碗也搶過來。
日前,哈薩克斯坦能源部就表示,他們計劃吸引50億美元的投資,專程用于發展石化工業,包括增加聚合物和化肥產量等,同時哈薩克斯坦的大型煉油廠也計劃到2032年,將煉油量從現在的1800萬噸增加到2800萬噸,到2040年甚至可以達到3800萬噸。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
此外,到今年年底,哈薩克斯坦還計劃生產9620萬噸的石油,并提高原材料的加工程度,以便獨立地向國內市場供應燃料。
除了國內市場之外,哈國還將目光對準了國際市場。哈薩克斯坦方面稱,到2040年哈國的石油產品出口份額將提高到產量的30%,到時候將能把產品出口到中國、印度和中亞等國。
總之,托卡耶夫的目的,就是要讓哈薩克斯坦養精蓄銳,屆時十五年后的中國市場上,就不再是俄羅斯一家獨大了。
對于哈薩克斯坦來說,其在這一領域確實是有潛力的。
當下該國已探明石油儲量達44億噸,地質儲量更達760億噸,其中里海盆地是全球油氣最富集區域之一。今年哈國已經創下日均石油產量27.84萬噸的歷史紀錄,田吉茲、卡沙甘等超級油田更是開始擴建,這些都將進一步釋放產能。
管道建設上,哈國也在不斷尋求優化和替代路線的開發。此前哈國80%的原油出口是依賴里海管道聯盟的,必經之路是俄羅斯的新羅西斯克港口,現在哈國通過技術升級和簽訂長期協議,來保障現有路線的穩定性。同時其也在自主建設通往中國的管道,并通過國際南北運輸走廊來和印度建立聯系,開辟印度洋出口通道。在港口方面,其國內的阿克套港也正在向多功能物流中心方向升級,未來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將使得哈國對外出口更具彈性和自主性。
在國內的各種項目實施上,哈國更是在逐步擺脫對俄方的依賴,試圖將技術、出口自主權等握在自己手中。
前段時間,哈國就曾傳出要建設三座城市火力發電站,這些火電站的建設是此前普京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簽署的項目,當時協議條款規定,融資將通過俄羅斯銀行進行,貸款期限是15年,但在俄方傳出融資困難后,哈方迅速拋棄俄方,宣布要自主實施這三個項目。
在這些項目建設完成后,可幫助哈國建立起獨立的電網體系,切斷俄羅斯通過能源供應施壓的路徑。
(哈薩克斯坦煉油廠)
除了能源領域之外,哈國在其他領域,也在不斷挑戰俄羅斯的權威。
政治領域,托卡特夫曾當面告知普京,哈薩克斯坦不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為“獨立共和國”,并強調聯合國憲章原則高于同盟義務。這一舉動當時就被俄媒視為是一記響亮的外交耳光,俄方隨后也以“暫停里海石油管道30天”實施報復,直接掐斷了哈國的能源命脈。
今年五月份,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提議哈國加入俄白聯盟國家,托卡耶夫也沒給留面子,公開回應稱這一提議就是“笑話”。
軍事上,哈國更是在逐步擺脫俄式裝備和安全框架。
早在去年,哈薩克斯坦國防部就已正式宣布,將逐步淘汰現役的俄制裝備,轉而向西方采購武器裝備。其給出的理由相當具體:俄式武器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實戰表現不盡如人意,諸如部分防空系統攔截效率低下、裝甲車輛防護能力不足等問題被實戰暴露;同時,俄羅斯因遭受西方制裁,導致俄式武器的維護保養受到嚴重影響,零部件供應時常中斷,哈薩克斯坦也必須提前防范未來俄方可能以斷供相要挾的風險。
對于集安組織,哈國也多次不給面子。2023年的集安組織峰會上,托卡耶夫不僅拒絕簽署峰會聯合聲明,還在現場直接質疑該組織的存在價值,直言其“根本無法有效保障成員國的安全”;同年,哈國還與美國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演習科目涉及反恐與邊境管控,試探了和北約安全合作的可能性。
(俄總統普京)
總之,哈國就是要以經濟多元、安全自主、文化重塑這三套組合拳,同俄羅斯切割歷史依附,成為中亞“去俄先鋒”。這些舉動雖引發了俄方的報復,但哈薩克斯坦憑借在中西方之間嫻熟的平衡術,一邊深化與中國的能源、基建合作,一邊拓展與歐洲的經貿往來,正成功轉型為連接歐亞大陸的新樞紐。
而俄羅斯這邊,由于深陷烏克蘭戰場的泥潭,長期的戰場消耗加之西方持續的經濟制裁,早已嚴重掏空了其對中亞地區進行干預的硬實力籌碼。由此可以確定,未來的中亞,將不再是俄羅斯傳統意義上的“帝國后院”,而是成為多方力量博弈的獨立棋手,在歐亞大陸的地緣格局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