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有上海網友發帖,現在是零晨2點,翻來覆去睡不著,夫妻倆省吃儉用送女兒英國留學,十幾年不回來。
去年腦開刀,也沒有回來,最近被男的甩了遷怒我們夫妻倆,看了小紅書毒雞湯,翻舊賬說她小時候,我們家一直吵架,吃飽了撐的,家庭模式就是吵吵鬧鬧。這兩天把我拉黑了,拒絕溝通,辛苦39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大家幫忙出出主意,謝謝!
此帖一發,迅速引發網友圍觀和熱議。有網友建議,她不回來,你們可以去看看孩子,也許她有她的煩惱,只是無法跟你們訴說。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做父母應該有格局,不能跟孩子計較一些是是非非,即使她不喜歡爸媽,你們也不要想不開,用你們真誠慢慢拉近與孩子關系,一味埋怨只能使親情漸行漸遠。
樓主回應,她拒絕我們去看她,去年小姑子一家去了英國旅游,她拒絕見面。
有網友表示,一朋友女兒也是在國外,不結婚,不要孩子,不知道啥狀況,朋友根本不問,偶爾回國也是住酒店,每天就是到處吃,呆十天半個月的走人。朋友身體也不好,現在只關心自己的身體,別的沒法管。不管就不惦記,煩惱就少,挺支持這位朋友的做法。
- 其實,孩子出國留學,老人留守的情況可謂比比皆是。
在2024年6月,一段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上海一對教授夫妻,含辛茹苦將3位子女送出國留學,孩子們在國外生活美滿,成家立業。
然而,隨著教授夫妻年事已高,住進養老院,直至離世,3位子女卻未回來看望一眼,連后事都委托養老院辦理。
這則新聞不僅讓人感嘆親情的淡漠,更引發了對教育的思考。父母含辛茹苦培養子女,希望他們有出息,但子女在享受成就的同時,是否忘記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這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不禁要問:親情何在?子女對父母的關愛和照顧,是否已成為一種奢侈?
我們再回到開篇這個案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父母的相處模式的確會影響孩子的社會交往模式,再加上這代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與人相處的能力的確弱一些。這也是開篇這名女兒,抱怨父母的根本原因。
其實,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難處理也是最復雜的,或者煩惱最多的就是人際關系。大多數時候,不管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相處時都是鏡面效應,你微笑對方就微笑,你憤怒對方就憤怒,學會控制情緒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好方法。這也是作為父母,應該持續教育和引導孩子的為人處事方式。
另外,既然女兒已經留學英國,可能已經定居,父母就應該考慮好自己的養老,給自己攢夠養老金。和孩子之間,互不要成為拖累,能幫忙,互生感恩心,不能幫忙也無所謂。生病了,小病治治,大病隨命。
人生不過30000多天,凡事想開點,既然當初義不容辭地費勁心血把女兒送出國,就要有孤獨終老的準備。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