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110嗎?我好像被人騙了……”
不久前的一天,昆山市民王先生邊往派出所趕邊報警,接警員告知他可通過昆山公安微信公眾號預錄報案信息。王先生點進鏈接,對著手機念叨起來:“昨天下午三點左右,有個人加我說可以兼職刷單……”說著又把轉賬截圖傳上去,全程也就幾分鐘。
等他氣喘吁吁跑到派出所,剛報上名字,民警對他說:“王先生,您路上錄的信息我們收到了,這是自動生成的自述報案材料初稿,您先看看對不對?”民警指著幾個關鍵信息問道。
王先生低頭一看,時間、地點、賬號信息寫得清清楚楚,連聲道:“對對,一點沒錯!”民警笑著說:“這樣的高效錄入,能讓我們第一時間掌握關鍵信息,后續也為您的資金挽損爭取更多寶貴時間。”
曾經,報案群眾因工作繁忙等原因無法及時到公安機關制作筆錄,成了困擾警民雙方的 “老大難”。昆山公安緊盯這一“痛點”,在工作系統中開發了手機端預錄入功能—— 群眾只需在微信小程序里填寫報案信息,上傳證據照片,系統就能自動導入后臺生成筆錄初稿。民警收到信息后,只需與群眾核對關鍵細節,待群眾核對簽字后,筆錄便完成了。這一流程縮短了現場辦理時間,數據顯示,系統上線后,群眾平均報案耗時縮短40%。
更貼心的是系統的“智能引導”功能。市民王女士遭遇詐騙后,對著手機屏幕犯了難:“當時太緊張了,好多細節記不清。” 但系統根據王女士遭遇的詐騙案件類型,自動彈出 “嫌疑人聯系方式”“轉賬地點” 等提示問題,幫她慢慢回憶起關鍵信息。“就像有個耐心的民警在旁邊引導,真的太棒了。”王女士點贊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系統不僅方便群眾報案,還能提供精準的詢問建議,賦能民警辦案。比如“受害人是否下載過不明 APP?”“轉賬時有無收到可疑驗證碼?”,為一線辦案民警省去了翻閱同類案件卷宗的時間。遇到復雜案件,系統還能啟動多維綜合研判功能,自動比對同類案件的偵辦思路,為民警提供偵破問詢方向。
7月23日,2025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技術裝備及成果展在京舉行,昆山公安 AI 智能筆錄輔助系統獲評智慧警務典型案例。這個集大模型能力于一身的“智慧警務尖兵”,不僅讓民警辦案如虎添翼,更以“省時、省心、省力” 的服務體驗,成為群眾口中“最貼心的報案助手”。
專欄閱讀
來源丨江蘇警方編輯部 昆山公安
編輯丨劉蓮成
審核丨張可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