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搶“新”二手小米?老實人排一年,黃牛笑開顏
這幾天二手車市場出了件怪事:嶄新到連地都沒沾過的小米YU7,居然被當成二手車掛出來賣!更離譜的是,價格比官方新車還貴出一大截——新車MAX版明明32.99萬起,這些“二手新車”卻動輒叫價35萬到近40萬。
短短四天,某平臺上的二手YU7就猛增近45%,7月26日晚上已經掛出155輛。它們幾乎全是頂配MAX版,其中近百輛行駛里程顯示只有100米——名副其實“零公里二手車”。
為什么新車要偽裝成二手?
背后藏著一條鉆空子的利益鏈:部分車商和首批車主搶到新車后,立刻加價轉手。有人坦言:“發布會當晚拼手速搶的不是車,是錢!”他們低價吃進國家補貼后的小米YU7,轉手就加價一兩萬甩賣,輕松賺取補貼差價。
老實人等得抓狂,黃牛賺得手軟
普通消費者想買輛YU7?官網顯示MAX版提車得等33-36周,將近大半年。這種煎熬讓急著用車的人不得不轉向二手市場,甘心多掏幾萬塊“插隊費”。一位租車商直言,他36萬收的車轉手賣37萬,租出去一天能收1000塊,“三個月就能回本,誰還等?”
補貼漏洞何時能堵?
這種鉆空子行為已引起監管警覺。工信部擬推新政:新車登記后半年內禁止轉二手,試圖堵住漏洞。但黃牛們似乎不以為然,市場依然火熱。畢竟只要補貼還在,轉手加價的誘惑就難以抵擋。
當一輛車對某些人只是“三天租金頂普通人工錢”的生產工具時,普通家庭對它的期待不過是接送孩子、安心通勤——這其中的落差,正是市場規則被鉆營者撕裂的傷痕。
新車轉手即賺數萬,鉆的是政策空子,寒的卻是老實排隊者的心。監管風聲已至,但能否真正切斷這條灰色利益鏈,讓汽車回歸代步本質,仍待時間檢驗。當一輛車還未駛出店門就被貼上“二手”標簽待價而沽,受傷最深的永遠是那些默默遵守規則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