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伏,高溫預警連續發布,讓人熱得喘不過氣。而今年雖然只有30天為伏天,但依然抵抗不住人們在此養生的熱情,如迅速走紅的“抱冬瓜睡覺”,以及每年熱度有增不減的貼三伏貼。
當然,還少不了的就是曬背。在傳統的中醫理論中,三伏天曬背是“冬病夏治”的特色療法。也就是說,三伏天是人們養生的最佳時間,作為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人體的陽氣浮于體表,也正是寒邪最弱的狀態。
為幫助大家扶助人體內的氧氣,驅寒散邪,在人的背部有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部位,它們具有運行氧氣的作用。通過溫通督脈,補充氧氣,從而起到改善陽虛體質的作用。
而這種原理最早還出現在我國著名的醫書《黃帝內經》當中,夏季要順應陽氣升發、為冬季儲存能量,如此到了冬季就不容易被外邊的寒邪入侵。
所以,在夏季陽氣旺盛的時候,通過適當的曬背,可以調節體內陽氣,尤其是冬季容易病情反復或者是加重的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感冒)、骨關節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以及經常感到手腳冰涼、四肢乏力、脾胃虛寒的人,這樣做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另外,也正是因為夏季的炎熱,這樣的天氣下,人體為了散熱,毛孔處于自然張開的狀態,體內氣血循環加快。此時除了曬背的方式以外,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貼三伏貼、艾灸等等,趕走體內的濕邪。
但也需要大家提高警惕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曬背,或者說通過這樣的方式“冬病夏治”。雖然曬被有益身心健康,但如果是陰虛火旺的人,也就是說經常出現上火、口腔潰瘍、怕熱,或者是有慢性疾病基礎的群體,以及皮膚過于敏感的人群。在錯誤的方式下,還有可能加重病情,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
另外,對于其他人,在曬背上要講究方法。應選擇在上午的8到9點鐘,這個時間段的陽光還不是太強烈,每次進行15分鐘左右即可,注意不要在正午的時候暴曬;
在曬背的時候,還要保護好頭部,避免中暑的情況,與此同時,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切勿喝冷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