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情感和婚姻風波。
但兩種不同的復出命運。
李小璐們,實慘。
閆妮文章新劇《一步登天》殺青,距離播出指日可待。
當燈光聚焦,文章微微鞠躬,眼眶泛紅:
“感謝閆妮老師愿意給我這個機會…”
距離他因感情問題淡出公眾視野已整整十一年。
十一年后,他強勢歸來。
文章復出,已成定局。
不過,文章的復出,早就有跡可循。
曾經,《少帥》發布會上,他哽咽著說出那句標志性的“好好做人、好好演戲”。
面對媒體坦言:“走到大街上人家沒拿臭雞蛋扔我就不錯了?!?/p>
近乎自毀的低姿態,居然讓很多人對他心生憐憫。
于是,當所有人以為他已退出娛樂圈時,他悄然轉向幕后。
導演處女作《陸垚知馬俐》獲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還在周星馳的《美人魚》中客串……
選擇用作品贖罪的路子,如今看來,算是走對了。
現在的《一步登天》,可以說就是他成功復出的關鍵跳板。
尤其是選擇閆妮搭檔,妙極了。
畢竟,閆妮的老戲骨身份,自帶觀眾信任票,從《武林外傳》到《小巷人家》,七度提名白玉蘭獎的實力無人質疑。
她和文章搭檔新劇,何嘗不是文章的信任背書。
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當紅小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眼神謙卑、兩鬢微霜的中年演員。
評論區罕見地涌現大量支持:
“演技不該被埋沒”、“給改過自新的人機會”……
然而,當文章在片場重塑形象時,李小璐的境遇卻大不同。
同樣是七年前,因為夜宿門事件,她遭到全網抵制。
再后來,官方某文件里那句“禁止劣跡藝人轉移陣地復出”,被解讀是針對她的精準狙擊。
她嘗試過所有可能的出口。
先是自創服裝品牌,但不到三個月,悄然關。
在某平臺曬與女兒甜馨的日常,卻被說是消費親情。
發舞蹈視頻,評論區卻不斷彈出刺眼的、侮辱性和嘲諷的留言。
不同于文章的蓄勢復出,七年來,外界對她的罵聲從未停歇。
而最深的傷痛,來自女兒。
現在已經12歲的甜馨,在學校被同學當作“八卦信息來源”,社交動態下充斥著各種惡評。
那么小的孩子,開始被迫承受網絡暴力。
這一切,她束手無策。
作為曾經17歲就捧回金馬獎的天才少女,如今只能在幾十秒的短視頻里尋找存在感。
當年《都是天使惹的禍》中那個靈動的林小如,已經逐漸蒙塵。
而她精心設計的“好媽媽”人設,始終無法沖破世俗的審判,她一直被鎖在道德恥辱柱上。
但是,為什么男性就能被輕易寬恕?
文章含淚感謝閆妮時,評論區多是“演技這么好可惜了”、“知錯能改就好”的寬容。
而李小璐的每條動態下,“現代潘金蓮”的標簽如影隨形。
娛樂圈、乃至世俗,是赤裸裸的性別雙標。
脫口秀演員楊蒙恩曾經有句金句:
“女演員一直上桌,男演員一直上炕”。
但現實比段子更殘酷。
羅志祥獲得時間管理大師稱號后,演唱會照舊開,仍能登上某跨年晚會壓軸演出。
還有人為他公開辯護,覺得人難免犯錯,要給受傷的孩子機會,即便當時的羅志祥已43歲。
陳赫情感不忠實錘卻穩坐綜藝咖位。
文章獲得用作品說話的機會。
而女性藝人一旦風評轉變,逆轉的路,步履維艱。
如李小璐、白百何、董潔、姚笛……
一旦涉及情感爭議,基本意味著演藝生涯的終結。
而且,就算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還在爭論“男女犯錯是否該同罪”時,行業早已給出了偽善的答案。
男性可以用專業價值獲得道德豁免權,而女性,常常連贖罪的入場券都得不到。
文章們和李小璐們,兩種相似的命運,卻已然走向分岔。
文章們,在新劇片場或者綜藝節目里,瘋狂撈金、重塑形象,逐漸覆蓋公眾記憶中的道德瑕疵。
但對于李小璐們,七年,甚至不止七年過去。
她們的“做頭發”等等事情,已經從道德風暴淪為網絡老梗。
但她們需要的不是寬容,而是公平。
至少,該有同等的試錯與修正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