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任日本首相以來,石破茂政府多次挑釁中國。
前有在中國釣魚島試圖挑釁中國主權,后又有媒體爆料稱日本要向菲律賓出口驅逐艦,“以應對中國”。
面對石破茂政府的不懷好意,中方早就進行了嚴正警告。
但石破茂政府依舊一意孤行。
而最近,在日本的中期選舉中,執政聯盟遭遇慘敗,身為首相的石破茂難辭其咎,最終決定辭職。
這一事件,正說明了,中方警告果真一語成讖......
執意反華的石破茂
石破茂剛剛走馬上任時,曾給外界留下了一些積極信號,尤其在對華政策上,釋放過幾次緩和的姿態。
這種外交態度讓部分輿論一度認為,他或許會試圖擺脫日本過去“唯美是從”的路線,推動中日關系朝著友好方向發展。
然而,石破茂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之后,迅速改變了立場。
在那次閉門會談后不久,日本政府開始明顯配合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相關部署,外交政策出現了清晰的“倒向華盛頓”跡象。
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具體的外交動作。
此前,石破茂本人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日本不會支持所謂的“亞太版北約”。但這番話很快就被他自己的實際行動所推翻。
在他的主導下,日本與北約之間迅速升溫,雙邊關系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甚至達成了一些共識性安排。
這不僅被外界解讀為“引狼入室”,也嚴重損害了他上任初期塑造的務實形象。
不僅如此,日本還持續在釣魚島問題上挑釁中國。
5月3日,一架日本民用輕型飛機突然闖入中國釣魚島領空,引發我方高度警覺,中國海警迅速出動艦載直升機驅離目標。
緊接著的5月7日至8日,日本“獅子號”漁船又擅自駛入釣魚島海域,中國海警依法對其進行了攔截、查控和驅離。
分析普遍認為,這種連續性、高頻次的挑釁行為,是石破茂政府“選邊站隊”的一種手段。
當時,日本正處于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敏感階段。
特朗普要日本“二選一”:要么日本承擔更多駐日美軍費用,要么接受新一輪的關稅打擊。
面對這種壓力,石破茂所處的境地極其尷尬。
無論如何選擇,日本都會為此付出代價。
于是他另辟蹊徑,主動配合美國在對華問題上制造摩擦,以此換取美方在經貿談判中“網開一面”。
而面對日本的這種行為,中方早早發出過明確警告。
外交部發言人曾嚴肅指出,亞太地區不需要軍事集團,也不歡迎任何挑動陣營對抗的小圈子。
如果一意孤行,勢必會破壞本地區的和平穩定,最終招致包括日本在內的所有地區國家人民的共同反對。
而如今,石破茂面臨的困境,剛好說明了中方的警告是無比正確的......
中方警告一語成讖
7月20日,日本中期選舉結果出爐,給執政聯盟帶來了沉重一擊。
自民黨與公明黨所組成的執政陣營,不僅未能如愿維持國會優勢,反而在參議院淪為“少數派”。
對一個執政政府而言,這種失利無疑是一次重創,而作為自民黨黨首的石破茂,理所當然地成了眾矢之的。
隨即而來的,是石破茂內閣支持率的斷崖式下跌。
據《共同社》在7月21日至22日所做的全國民調顯示,石破茂政府的支持率跌至22.9%,創下新低。
更為嚴峻的是,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51.6%,明確表示他應該辭職。
不僅如此,政局動蕩還引發了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
由于投資者對日本未來財政政策的穩定性缺乏信心,日本國債市場迅速承壓,資金外流跡象加劇。
一時間,內外壓力齊聚,石破茂政府風雨飄搖。
在這種情況下,自民黨內部要求石破茂下臺的呼聲也不斷涌現。
不少重量級人物不再遮掩不滿情緒,紛紛發聲“逼宮”。
前干事長甘利明在社交平臺上直言,石破茂連遭選舉失敗卻依然戀棧不去,將“失去最后的支持者”;
農林水產副大臣笹川博義則直接在博客和媒體采訪中強調,“領導人必須對失敗承擔應有責任”;
眾議員佐佐木紀、參議員山田宏等人也紛紛表態支持石破茂下臺。
就在這種黨內壓力四面襲來的情況下,石破茂雖在7月21日仍嘴硬表示“計劃留任”,但僅過兩日,便在7月23日改口,承諾將在8月底前正式提出辭職。
表面看,這是一次政治挫敗,但背后,卻是日本上下對他執政理念和戰略選擇的深刻否定。
從執政初期的對華緩和,到后期全面轉向“對抗路線”,石破茂最終選擇與美國聯手對華強硬,主動刺激地區局勢升級。
這一系列做法,盡管贏得了部分美方贊許,卻嚴重損害了本地區的和平環境,也激起了日本國內不少民眾的憂慮和反感。
中方早就警告過石破茂政府,但是他聽不進去。最終,事實證明,正如中方的警告那樣:
任何損害地區和平的行為,都將招致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各國人民的共同反對!
參考資料:
日本首相石破茂計劃8月結束前宣布辭職——央視新聞
日媒爆“日本將向菲律賓出口六艘二手驅逐艦應對中國”,中方已多次明確表態——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