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有一批隱世家族,他們不愛拋頭露面,從來不上富豪榜單,可手里的錢多到能輕松碾壓阿里和騰訊的創始人家族。這些家族大多靠實業起家,涉及金融、制造、地產和航運等領域,積累的財富是跨代際的,根基很穩。
第一個得說榮氏家族。這家子是中國近代商業史上的一座大山,從清末就開始發跡,到現在已經傳了好幾代。榮氏的起源在江蘇無錫,兄弟倆榮宗敬和榮德生從面粉和棉紗生意起步,逐步建起龐大的工業帝國。他們的企業一度控制了中國面粉和紡織市場的半壁江山,被人叫做面粉大王和棉紗大王。
到了榮毅仁這一代,更是把家族推到高峰,不僅涉足銀行和投資,還創辦了中信集團。中信的注冊資本就超過2000億人民幣,整個家族的資產據說早就破萬億,甚至有媒體估算超過3000億美元。
當然,這些數字來源多樣,得看具體統計,但榮氏的低調是出了名的,他們三次把財產捐給國家,卻依然保持龐大體量。相比阿里騰訊的數字經濟,榮氏靠實體工業和金融,影響力滲透到國家層面,毛主席都評價他們是中國唯一真正意義上的財團。
第二個是李嘉誠家族。大家都知道李嘉誠是香港商界的傳奇,從白手起家到亞洲首富,他的手伸到地產、港口、能源和電信等領域。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是他的核心公司,業務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光在英國的投資就上千億,涉及天然氣、水電等民生行業。
最新數據顯示,李嘉誠的財富縮水后還有2100億人民幣左右,但家族總資產通過信托和基金會可能翻倍。他退休后,長子李澤鉅管長江和記,二子李澤楷搞電訊盈科,整個家族的布局像一張大網,穩扎穩打。跟阿里騰訊比,李家不靠流量,而是實打實的資產控制,買下半個英國的說法雖夸張,但他們的海外擴張讓國內互聯網巨頭望塵莫及。
第三個包玉剛家族,這位是世界船王的代表。從銀行職員起步,包玉剛在香港買下第一艘船后,就靠長期租賃和誠信經營建起環球航運集團。到1978年,他的船隊控制全球貿易的很大一部分,被美國雜志叫做海上統治者。巔峰時,家族資產達400億港幣,后來轉戰地產,收購九龍倉,現在市值2000億,加上12家上市公司,總財富不低于5000億。
包玉剛膝下無子,財產分給四個女婿,他們來自不同國家,繼續管理航運和投資。家族的低調體現在不愛炒作,但影響力大到去世時20位國家元首送花圈。相比騰訊的游戲和社交,包家掌控的物流和地產是全球經濟的動脈,財富更像鐵板一塊。
第四個蔡萬霖家族,臺灣金融界的隱形巨頭。蔡萬霖從賣菜起步,轉行保險創辦國泰集團,旗下國泰人壽和銀行資產遍布臺灣,1989年他就成臺灣首富,個人身價超60億美元。家族總資產現在達3000億以上,被福布斯評為世界第六大富豪。
蔡萬霖低調到從不接受采訪,家族成員也神秘兮兮。兒子蔡宏圖接班后,成立國泰金控,總資產2.4萬億新臺幣。跟阿里比,蔡家不玩電商,而是金融和投資,錢生錢的效率高得嚇人,穩坐臺灣最神秘富豪寶座。
第五個王永慶家族,臺塑集團的締造者。王永慶貧苦出身,從米店到木材,再到塑料化工,1954年創辦臺塑,現在集團員工7萬,資產1.5萬億新臺幣,涵蓋化工、電子和半導體。他被叫作經營之神,但也摳門出名,一條毛巾用27年。
2008年去世時,遺產3336億臺幣,分給子女后,集團繼續擴張。家族財富超500億美金,子女繼承后涉足教育和醫療。相比騰訊的虛擬經濟,王家的實業帝國是臺灣制造業的支柱,財富積累靠一步步抓機遇,不搞投機。
第六個劉氏家族,四兄弟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劉永好齊心打天下。從1982年養鵪鶉起步,轉飼料生意,1992年建東方希望集團,成為中國飼料龍頭。
1995年分家,各創公司:大陸希望、東方希望、華西希望和新希望,總資產超2000億,2008年一度成中國首富。業務包括飼料、金融和酒店,四兄弟合作共贏,沒鬧反目。財富1250億左右,在胡潤榜上穩居前列。
第七個茅理翔家族,方太廚具的幕后老板。茅理翔1985年從點火槍起步,成世界大王后,1996年和兒子茅忠群創辦方太,專注油煙機和灶具。品牌價值407億,連續領跑廚電行業,財富316億人民幣,在新財富榜上排92位。家族低調,專注制造業,不愛多元化。
第八個梁慶德家族,格蘭仕的微波爐王者。從1978年雞毛撣子起步,1992年轉微波爐,占全球40%市場,財富310億。梁慶德傳給兒子梁昭賢,再到孫子梁惠強,集團年入320億,收購惠而浦后擴展家電。家族三代傳承,專注家電,不搞花哨。
這些家族的共同點是低調實干,不上富豪榜,卻掌控經濟命脈。榮氏的金融、李家的地產、包家的航運、蔡家的保險、王家的化工、劉家的飼料、茅家的廚具、梁家的家電,每個都比阿里騰訊的創始人家族更根深蒂固。阿里和騰訊雖市值高,但這些隱世家族的資產是實體加金融,抗風險強,跨代傳承。
舉例說,阿里馬云財富約2000億,但李嘉誠家族信托超千億,包玉剛后代分5000億,蔡萬霖3000億,王永慶遺產3000多億臺幣,劉氏2000億,茅梁各300多億,榮氏更夸張上萬億。
為什么他們隱世?因為經歷過時代變遷,知道財富招搖易生禍。榮氏捐財產三次,李嘉誠基金會捐千億,包玉剛獲各國勛章,王永慶樂善好施,劉氏兄弟合作分家,茅梁專注本業。
這些家族的教育是吃苦耐勞,不像有些新富豪愛炫。他們的財富拳打阿里腳踢騰訊,不是吹牛,而是實業積累的底氣。在當下經濟環境下,這些家族的模式值得學,低調積累,家族團結,避免內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