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俄烏談判持續1小時宣告破裂,俄羅斯給了3000具烏軍遺體。澤連斯基提議與普京直接見面,被一口回絕——這場戰爭,真的只剩“不死不休”一條路了?
環球網消息稱,時隔7周,俄烏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了第3輪談判,持續了大約1個小時,果然如預料中一般,“幾乎一點成果都沒有”。
俄方表示愿意向烏克蘭移交3000具烏軍遺體,且各自釋放至少1200名軍人。雙方在換俘等人道主義問題上達成了一致,但停火等核心問題仍毫無進展。
同時,俄方還給出了2個“建議”:其一,烏方24-48小時短期停火,便于撤離傷員收斂遺體;其二,建3個線上工作組進行磋商活動。
不過,這2個提議烏方均沒有同意。
而對于烏方提出的兩國領導人8月底直接會晤的提議,俄方直接拒絕了,直言沒有見面的條件,也對談判“不抱突破性期待”,而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預判。
至于兩國領導人見面的條件是什么,俄方明確給出了答案:簽署停火協議條款,“領導人見面不是來討價還價的,是來簽字的。”
翻譯過來就是:烏克蘭必須“跪著”接受克宮的全部條件,包括割讓烏東和放棄北約。
雙方在核心問題上的立場“相差甚遠”,短期內不可能就停火達成協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回顧前兩輪談判的失敗經歷,就能理解為何此次會談如此艱難。
今年4月的首輪談判中,雙方曾短暫達成"海上停火"和"保護能源設施"的共識,但協議簽署不到兩天便互相指責對方違約,隨即展開針對能源設施的報復性轟炸。
6月的第二輪談判更是淪為"遺體移交爭議",俄方單方面宣布向烏方移交6000具士兵遺體,卻引發激烈口水戰——俄方批評烏政府"怕承擔撫恤金壓力拒收",烏方則反擊這是俄方"輿論戰陰謀"。
這種互信崩塌的惡性循環,為第三輪談判蒙上陰影。
談判前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高調介入讓局勢更加復雜。
他公開向普京發出"50天最后通牒",威脅若沖突持續將對俄實施全面關稅制裁和石油二級制裁,并直言停火失敗是因普京"不配合"。
這種赤裸裸的施壓反而強化了俄方的防御姿態。
與此同時,美國宣布向烏克蘭追加3.8億美元軍援,包括"愛國者"導彈系統和數百枚先進導彈。
這種"遞刀子"行為顯然削弱了烏方妥協意愿——當西方持續提供武器時,基輔當局自然更傾向用戰場表現而非談判桌來爭取籌碼。
不過,俄烏談判破裂的核心原因還是在于雙方戰略目標南轅北轍。
俄方堅持要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及頓巴斯地區獨立現狀,并將其作為"去軍事化、中立化"的前提條件;而烏方則將恢復1991年邊界、奪回克里米亞和頓巴斯視作不可退讓的底線,同時堅持加入北約尋求安全保障。
這種立場如同兩條平行線:俄方要固化既得利益,烏方要收復失地,雙方連談判的基礎框架都無法搭建。
更棘手的是,三年血戰積累的仇恨讓任何提議都裹挾著猜忌——俄方提出的臨時停火被烏方視為"重整軍隊的緩兵之計",烏方提出的條件則被俄方看作"西方授意的拖延戰術"。
此外,當前戰場態勢進一步壓縮了談判空間。
俄軍正在前線集結兵力,西方情報機構頻繁預警"俄軍可能發動大規模攻勢";烏軍被迫將大量兵力和北約援助的裝備填進防線,反攻計劃因資源枯竭一再擱置。
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坦言,反攻需滿足兩個條件:西方加大軍援和前線停火休整。
但對俄羅斯而言,停火意味著給烏克蘭“續命”——一旦烏軍借機重整,未來俄軍可能喪失當前的優勢。
更深層次看,俄羅斯也在利用談判瓦解烏克蘭內部凝聚力。
通過交換戰俘、歸還遺體等“人道主義舉措”,俄方試圖讓烏民眾意識到戰局的殘酷性。烏克蘭征兵壓力已引發民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民眾賄賂俄軍轟炸征兵站的極端案例。
若沖突持續,澤連斯基政府可能面臨更嚴重的國內危機,而俄羅斯正等待烏社會“內爆”后以更有利的條件結束戰爭。
可以說,這種"打打談談"的窒息節奏下,雙方都試圖用戰場優勢換取談判籌碼。但現實是殘酷的:俄軍短期內難以徹底擊潰獲得西方持續輸血的烏軍,烏軍也無力扭轉東部戰線劣勢。
這種軍事平衡反而延長了沖突,使每一次談判都淪為形式大于內容的"外交表演"。
對此,中方再次明確表態:立場一貫明確,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希望各方共同推動局勢緩和。
當然了,這種僵局背后,不僅反映出雙方難以調和的核心訴求,更暴露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深度干預正在加劇談判的復雜性。
也就是說,俄烏談判本質已成為大國博弈的延伸。美國通過軍援和制裁左右談判進程,歐盟在能源制裁與和平調停間搖擺,土耳其等斡旋方則試圖提升地區影響力。
多方勢力的拉扯下,俄烏雙方自主決策空間被不斷擠壓。正如俄外長拉夫羅夫所言:"烏克蘭談判代表背后站著的是華盛頓。"這種代理人戰爭特性,注定讓和平曙光更加渺茫。
當談判桌上堆滿遺體移交清單和戰俘名單時,人們不得不承認:真正的和平協議依然遙不可及。無論是特朗普的"最后通牒",還是歐洲的調停努力,都難以撼動領土與安全這兩個死結。
短期內,停火可能性渺茫,但俄方未必關閉談判窗口——或許只有當戰場消耗達到臨界點,或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時,雙方才可能被迫重新審視那些"不可談判的條件"。在此之前,俄烏談判仍將是一場漫長而殘酷的斗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