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風電與太陽能電在年發電總量中的占比相較過去提高了很多,但我國傳統的水電潛力仍然沒有被挖掘殆盡,這不今年7月我國正式開建了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該工程是中國及全球有史以來開建的總裝機規模最大的單一水電項目,比三峽工程還牛。
有多牛呢?相當于再建3個三峽水電站!
位于長江西陵峽中段的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最大年發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曾于2020年創造全球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1118億千瓦時的世界紀錄。而雅江下游水電工程規劃總裝機容量達6000萬-7000萬千瓦,建成后年發電量預計超3000億千瓦時,是三峽水電站的三倍。
此外,雅江下游水電站的總投資也非常驚人,高達1.2萬億元人民幣,是三峽工程的5倍多。
對于許多國人來講,長江和黃河很熟悉,而雅魯藏布江卻沒有那么熟。可能部分人有疑問,雅魯藏布江的水流真的能夠支撐起三個“三峽”的發電量嗎?
雅魯藏布江位于我國人口稀少的西藏地區,許多人不了解是正常的。雅魯藏布江發源于西藏杰馬央宗冰川,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河流,在我國境內的干流大多流經海拔3000米以上的區域,平均海拔遠超其它大河,因此也被譽為“天河”。
雅魯藏布江全長約2900千米,其中2057千米在中國境內。其流入印度后稱布拉馬普特拉河,經孟加拉國時稱賈木納河,最終與恒河匯合在孟加拉灣注入印度洋。
其在流經西藏東南部時,受板塊碰撞影響,河道突然折向西南,不僅形成了形似馬蹄形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還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雅魯藏布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最深處達6009米,遠超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青藏高原有“亞洲水塔”之稱,冰雪融水再加上降水補充,這使得我國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年徑流量達1400億立方米,僅次于長江和珠江。除了水流量非常豐富,其泥沙含量也遠少于長江黃河。而且我國流域內的雅魯藏布江天然水流落差極大,總落差超過5400米,這使得我國境內的雅魯藏布江理論水能蘊藏量達1億千瓦以上,僅次于長江,十分適合建造水電站。
尤其是大拐彎處,地理落差極大,這使得該區域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占整個流域的70%以上,潛力十分驚人。通過巧妙的設計建造出年發電量3000億千瓦時的電站,在工程上是可行的。
只是過去由于輸電技術限制、工程建造難度等因素影響,我們對雅魯藏布江水能的開發利用遠不及長江,被白白浪費了。盡管目前在我國境內的雅魯藏布江流域上,已經投產發電的水電站項目已有多個,只是這些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都比較小,遠不及雅江下游水電站。但隨著雅江下游水電站的開建,這一現狀將得到極大的改變!
有意思的是,雅江下游水電站并不會像三峽水電站那樣建造超級大壩蓄水發電,而是改為挖洞引水發電。
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是因為雅江下游水電站工程選址在雅魯藏布大拐彎處。這一河段,50公里直線距離內落差達2230米,水能密度全球罕見。該工程將通過隧道引水設計,讓大拐彎處上游的部分河水通過隧道流向下游,這種截彎取直的操作,可利用大拐彎處的天然地理落差所形成的巨大水流勢能,帶動發電機進行發電。
這一隧道引水區內將分別建設5座梯級電站,這種設計可讓水流在通過隧道流向下游的過程中發五次電,讓雅魯藏布江的水能資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開發,水能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遠超常規水電項目的60-70%水平。并且,這種“徑流式發電”設計,不僅可以減少土地占用,也不會對下游國家造成影響。
雅江下游水電站的開工,標志著中國在高海拔復雜地質條件下的超級工程建設能力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這一建設項目其實就相當于在世界屋脊上開“地下長城”,因為整個工程需要在喜馬拉雅山脈中開鑿多條隧道,總長度超過50公里,最深處埋在地下3000米,而且隧道施工區位于喜馬拉雅地震帶上。此外,該項目在建設的同時還必須保護好雅魯藏布江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整個工程的施工難度十分巨大!不過,這難不倒中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