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聊聊這個和尚,少林寺的方丈,釋永信。本來小伊是不怎么關注這些和尚寺廟的,奈何這幾天這胖和尚的消息滿天飛,朋友圈看見一大堆人在說,出于好奇,小伊去查了查這胖和尚的相關資料,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但是結果讓小伊屬實沒想到,原來這里面的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
好!回到主題!最近各大媒體,都在找這個胖和尚的下落,好像釋永信憑空消失了一樣。更逗的是,記者們跑去問少林寺負責媒體的那位“鄭老師”,得到的答復,翻來覆去就三個字:“等通報”。
這三個字,真的是太有靈性了,簡直就是一種態度。你想想看,你跟一個單位的發言人打聽他們領導:“你領導呢?聽說被帶走了,真的假的?”要是這個下屬剛在食堂看見他領導捧著米飯吃得正香呢,他肯定會理直氣壯地告訴你:“胡說八道!我們領導好著呢!”可現在呢?“等通報”。這背后是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那桿秤,早就明鏡兒似的了。
這事兒一出來,網上瞬間就炸了。有人說,大師正在閉關,修煉《葵花寶典》呢。有人說,關是關不住的,人家練的是《易筋經》,早就金蟬脫殼了。甚至還有一張所謂的“警情通報”滿天飛,說釋永信帶著34個情人和子女潛逃美國被攔截了。雖然開封警方很快就出來辟謠,說這通報是假的,但你品,你細品。為什么這盆臟水,十幾年了,總是能如此精準地潑到他一個人身上?是別人太干凈,還是他待的這個地方,本身就是個泥潭?
佛門CEO,還是時代弄潮兒?
要說釋永信這個人,你不得不服。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踩在中國經濟上行期風口上的史詩。
他俗名叫劉應成,1965年出生在安徽潁上,那地方窮。1981年,16歲的他跑到河南登封的少林寺出了家。那時候的少林寺,還不是現在這個金光閃閃的“商業帝國”,它就是眾多寺廟里的一個,唯一的名氣,可能就是跟許世友將軍那點捕風捉影的傳說,還有在地下流傳的白皮本金庸小說。
轉折點來得很快。1982年,一部叫《少林寺》的電影,讓李連杰火了,也讓少林寺火了。一毛錢的電影票賣出了1.6億的票房,觀影人次超過5億,你要是折算成現在的票價,那就是400個億!一夜之間,全中國的小年輕都瘋了,滿大街都是“哼哼哈嘿”的練武聲,多少小孩偷了家里的錢,跑到嵩山腳下想學“鯉魚打挺”,王寶強據說就是其中一個。
少林寺,突然就從一個普通的文保單位,變成了超級英雄大IP。
風口來了,豬都能飛起來,何況是釋永信這種頭腦活絡的安徽小伙子。他當時還是方丈行正長老的弟子,但長老和整個寺院都看出了他的經營才能。
你看他是怎么一步步把少林寺打造成一個商業帝國的:
1986年,搞教培。他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會。對真想學武的,開武術學校;對假裝想學武的,出書賣給他們。我家書架上現在還有一本《擒拿術·披身刀》,我小時候看著圖譜,還問我爸:“爸,這‘猛踢其襠部’是啥意思啊?”我爸說:“這個不準跟小朋友練!”你看這思路,太對了。
1987年,搞演藝。釋行正長老圓寂,22歲的釋永信擔任少林寺管委會主任,成立了少林寺武術隊。你別小看這個武術隊,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表演,可以上電視。那個年代,各地都在辦晚會,節目非常缺。少林武術隊一亮相,既能創收,又能告訴全中國:武學正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1988年,搞醫藥。成立少林寺紅十字會。武術和醫學自古不分家,制藥也是寺院的傳統產業。這個板塊一建立,少林的產業鏈就更完整了。
1994年,搞慈善。成立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會。當你的公司已經有了教培、演藝、醫藥板塊,搞個慈善福利,那是順理成章,還能賺個好名聲。
1996年,搞媒體。創辦《禪露》雜志。一個單位想從小變大,手里必須得有本機關刊物,誰掌握了喉舌,誰就是下一任的接班人。
1999年,搞學術。正式升座方丈,建立少林文化研究所,提出“少林學”的概念。你看,把文化升級成學科,領導有了新提法,下面的人才有奔頭。
2001年,搞互聯網。創建少林寺網站。在第一代互聯網泡沫的時候,他就已經觸網了。
2008年,搞電商。在釋永信的帶領下,少林寺開通了淘寶店鋪“少林歡喜地”,賣禪修用品、文創產品。
教培、出版、演藝、制藥、慈善、媒體、學術、互聯網、電商……各位,你們看看,過去這幾十年,哪個風口他落下了?年輕時看釋永信,總覺得他不像高僧,胖乎乎的,一臉的精明相。人到中年再看這張臉,才發現這哪是和尚,這分明是個商學奇才。他抓住的每一個風口,都帶著濃郁的“經濟上行期”的美。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少林寺的奇跡,也就沒有釋永信的風光。
袈裟之下,疑云重重
一個和尚,如果只是會賺錢,那頂多算個“佛門CEO”。但釋永信身上的爭議,遠不止于此。這些年,圍繞他的舉報和傳聞,就沒斷過。
最猛烈的一次,是在2015年。一個自稱“釋正義”的人,在網上實名舉報,矛頭直指釋永信,說他私生活混亂、有雙重戶口、侵吞少林資產,甚至還有私生女。舉報人還留下了聯系方式,每天放一點“猛料”,吊足了媒體和公眾的胃口。其中,釋永信曾經的弟子、少林寺“四大金剛”之一的釋延魯,也聯合多人赴京實名舉報。
這場風暴鬧得沸沸揚揚,河南省為此專門成立了調查組。兩年后,調查結果公布,說的是:
雙重戶口?確實有,但公安機關已經注銷了其俗名“劉應成”的戶籍。
私生女?查無實據。一個據說是收養的棄嬰,另一個是他四弟的女兒。
侵占資產?調查組審計了賬目,說少林寺的財務管理存在不規范之處,但沒有發現釋永信個人侵占和貪腐問題。至于網上傳的豪車、16萬的云錦袈裟,調查組說,這些都屬于少林寺的資產,用于接待等公務活動,不算公器私用。
最有意思的是那個持股問題。天眼查數據顯示,釋永信曾關聯18家企業,涵蓋文化、旅游、茶葉、演藝等多個領域。最核心的是“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他個人曾持股80%。這怎么解釋?調查組的說法是“代持”。因為少林寺不具備法人資格,所以由寺院人員代持股份,但持股者要簽承諾書,聲明對股份沒有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
你聽聽這話,你信嗎?一個持有公司80%股份的人,說他對公司沒有任何權利,這好比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告訴你,公司其實跟他沒關系。這套說辭,也就只能忽悠一下沒經過社會毒打的學生娃了。
那場風波,最終以“查無實據”告終,釋永信平安落地。但公眾心里的問號,卻越來越大。一個網絡調查問:你相信釋永信私生活混亂嗎?短短5個小時,超過1.5萬人投了“相信”,只有500人“不信”。300:1的力量對比,這說明什么?這說明信任的堤壩,早就被他自己給挖空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為什么大家不信他?因為他親手把“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商業綜合體,把信仰明碼標價,把功德箱變成了POS機。
你去過現在的少林寺嗎?有位游客寫了篇游記,那體驗簡直是災難。從鄭州開過去,90多公里的路,堵了五個小時。最堵的地方離景區不到20公里,因為所有能右轉的路都被攔住了,逼著你把車開到他們指定的“亞洲最大停車場”。然后呢?坐接駁車,往返30塊一個人。這還沒到景區門口,到了景區門口,離真正的少林寺還有40分鐘路程,你還得坐景交車,再花25塊。一個人光交通費就花了55塊,還沒進山門呢。
進了寺廟,更是處處是生意。塔林本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神圣之地,結果格柵外面就是一排小吃攤,賣著烤腸,人聲鼎沸。書冊崖上,居然還有穿著僧衣的光頭師傅在搞“少林功夫推拿正骨”。武術表演,說是免費的,但前面10分鐘全是賣字畫的,一幅“舍得”300塊,忽悠得你暈頭轉向就掏了錢。
就連方丈室門口那副對聯“永遠繼承祖庭弘揚正法,信愿勤修圣果普渡眾生”,都是個“永信”的藏頭聯。明明是佛門清凈地,非要搞得這么庸俗不堪,溜須拍馬。
當一個地方,連信仰都變得這么“卷”,你還能指望它的管理者有多“清凈”?
其實,少林寺的商業化,并不是釋永信一個人搞起來的。電影火了之后,地方政府、旅游資本,各方勢力都想進來分一杯羹。2009年,登封市政府和港中旅合資成立公司,共同經營景區。少林寺和地方政府為了門票分成,甚至打過官司。幾名僧人還曾在塔林外拉橫幅,質問“少林門票70%去哪兒了”。
釋永信要在這復雜的博弈中生存,既要順應國家文化輸出的戰略(比如接待普京),又要和地方的經濟利益周旋。可以說,不是釋永信把少林寺帶上了商業化的路,而是商業化的浪潮選擇了釋永信。如果沒有他這么一個善于入世斡旋的住持,少林寺今天有沒有香火都難說。
他的生態位就決定了,他跑不了。他的財富,不是美金,不是比特幣,而是和“少林寺”這個IP,和這片土地,和背后盤根錯節的各種關系,深度捆綁在一起的。他的所有資產,本質上就是一紙文書,是一座他帶不走的廟。
佛門早已不是凈土
我們把目光從釋永信身上移開,看看整個“寺廟經濟”,你會發現,少林寺只是冰山一角。
這幾年玄學當道,年輕人紛紛涌向寺廟,“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了上香”。北京雍和宮、杭州靈隱寺,節假日人滿為患。靈隱寺的十八籽手串,網上賣46塊一串,一年賣出幾十萬單。
寺廟的生意經,早就玩明白了。門票、香火、法物文創只是基礎操作。往里走,還有“功德”項目,捐個牌位一年2000,水陸法會一個蓮位5000。再高級點,還有“供養燈”,財神燈、太歲燈,一年幾千到幾萬不等。
更厲害的,是搞起了資本運作。上海玉佛寺,被稱為“最懂投資的寺廟”,2009年就搞起了“覺群大學生創業基金”,“餓了么”就是它最早資助的項目之一。山西五臺山,直接控股15家企業,搞投資、搞旅游、搞網絡科技。
當寺廟的鐘聲摻雜著算盤聲,當和尚的嘴里念的不是經,而是生意經,你還能相信他們四大皆空、六根清凈嗎?
就在前不久,那個以救助棄嬰聞名的“和尚爸爸”道祿,被警方以涉嫌詐騙罪立案偵查。他對外是600多個孩子的“和尚爸爸”,對內卻讓人叫他“道總”。他用募集來的善款買豪車豪宅,養著前妻和現女友。
還有吉林的假和尚魏剛,把寺廟搞成了黑社會,詐騙、強奸,誘奸了14名女性,最小的還在上小學,甚至讓副市長跪拜喊他“爺”。
你看,當信仰的外衣被扒下,露出的要么是赤裸裸的金錢,要么是骯臟不堪的欲望。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釋永信被帶走調查的傳聞,為什么總能引起軒然大波?因為他撕開的,是所謂“佛門凈土”的最后一塊遮羞布。
大家憤怒的,不是和尚賺錢,而是和尚一邊數著錢,一邊勸你放下;不是寺廟商業化,而是他們把信仰做成了一門生意,還要你感恩戴德。
這次,釋永信的微博停更在了7月24日。少林寺的回應是“等官方消息”。這到底是又一次有驚無險的輿論風波,還是他商業帝國的終局,我們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釋永信是好是壞,是佛家大德還是假面僧人,其實都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當一個社會的信仰高地都開始塌方,當功德箱變成了提款機,當燒香變成了投資,我們真正需要救贖的,恐怕不是某一個和尚,而是我們自己。
說到底,你一定要明白,和尚只是一種職業,袈裟不過是件工服。真正能普度眾生的,從來不是漫天神佛,而是你自己。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我,記得“標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