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漫畫天才蔡志忠先生偶有所感,預言自己會在85歲的春日下午2點死去,希望把200億資產全部捐給少林寺,為了可以葬在少林寺。
剃度人正是釋永信大師。蔡志忠獲法號:延一。
當時我對于釋永信的傳言也聽了好多年了,對于蔡志忠的選擇頗為不解。我在想,如果一心青燈古佛,為什么非要出家剃度,為什么一定要在少林寺呢?
永信大師一聽說蔡先生要捐出全部身家,大概是動用了不少靜定的修為,才遏制住了臉上匆匆拂過的笑意。
不可否認的是,伴隨金庸小說,李連杰電影的因素,少林功夫、少林文化已然成為國內佛學界不可能繞過的一個精神坐標。
作為歸屬在河南的寺院,少林寺想要在浩浩湯湯的市場經濟大潮之中分一杯羹,讓寺廟的香火更旺,頗有難度。看看于東來成長起來受了多少委屈就知道了。
釋永信是個商業天才,如果不是出家成了和尚,而是一個純粹的資本大佬,那么他的很多做法在眾人眼中,且不說有多么合理,起碼不會有這么大的轟動。而釋永信是最早的利用文化盛名,并將其成功轉化為巨量商業價值的人。這背后不是簡簡單單的念幾句佛號那么簡單的事情,而是涉及到許多現代經濟的高明玩法。少林寺的興旺當然也受惠于釋永信。
根據少林寺管理處公布的信息,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有挪用侵占項目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并育有私生子等罪名。
釋永信一夜之間倒塌,隨之受到影響的,也包括眾人對少林寺的信任。
尤其是在終生艱難的時期,求僧拜佛成為時代的剛需。可是連少林寺住持都不守戒律,如何安撫世人的心呢。高僧大德我想還是有的,但是大德未必適合做住持,因為住持需要做管理,并需要很強的商業手腕,還不會把自己異化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這個幾乎是做不到的。
在他接受調查不久,我回看了一番釋永信發的微博,發現他的問答語,有一股濃濃的AI風格,寫的不好。記得之前有個手機應用,也是用禪學的語言來回答用戶的提問,有治愈人心的效果,卻比永信大師寫的好多了。
是的,目前對于多數塵世中的人來說,人們尋求佛門,一則是為了祈求一些心愿,另外則是想從禪學里面尋求心理慰藉。
盡管這些追逐,早就與佛學的本質絕緣了。
周作人先生在自己五十歲的時候給自己寫了首詩,前兩句是“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將袍子換袈裟。”
對于周作人來說,即便在家,依然能夠抵達“苦住”的境界。
本來就是這樣,不是說批了一身袈裟,那就是佛法無邊了。和尚只是形式而已,只是人們不在意罷了。
不管怎樣,我還是無法做到跟很多寫作者和讀者那樣去奚落并痛恨釋永信先生。我過去不了解他,之后也不想了解他。
道貌岸然底下藏著男盜女娼,比釋永信更有甚者的,太多了,這個我絕對相信。
你還是可以去少林,還是可以去寺廟。有一天,如果你發現你不去寺廟,也可以把握自己內心的時候,或許你對于禪才稍微走得更近了幾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