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人們常執扇于手,既可取涼,又能遮陽,實惠方便,堪稱“降溫神器”。一把扇子,既可取涼,亦具有悠久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文|朱少偉
扇子趣話
▲荔枝扇面 吳昌碩
扇子,在我國歷史悠久,現代作家沈從文的《扇子史話》認為:“從考古資料方面推測,扇子的應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時代陶器出現之后”“但有關圖像和實物的發現卻較晚”。晉代崔豹的《古今注·輿服》說:“五明扇,舜所作也”“雉尾扇,起于殷世”。上古,舜接受堯禪讓后,可能以植物枝條和葉片制成“五明扇”,并利用這種原始長柄扇張榜求賢;殷商時期,帝王外出巡視,由侍者執“雉尾扇”,這種禽類羽毛制作的長柄扇可遮陽、擋風、避沙。在周代,規定“天子八扇”,那考究的長柄扇儼然成為威儀的裝飾品。2007年,在江西靖安李洲坳東周古墓出土短柄竹扇,扇柄偏于一側,形似斧頭,具有實用價值,堪稱今之扇子的鼻祖。
▲唐云扇面作品
在秦漢,扇子已是人們普遍使用的取涼之物,扇柄移至中間,竹木為架。這種柄短形小、宛若圓月的對稱式平扇問世后,長期流行,成為我國傳統風格的扇型。西漢揚雄的《方言·雜釋》說:“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今江東亦通名扇為箑。”民間則有“齊紈楚竹”之說,指以山東絹和湖南竹所制的扇子。
到唐代,我國的絹扇傳入東瀛,并在日本宮廷流行。唐詩中,扇子的出鏡率頗高,如李白的《夏日山中》有“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白居易的《苦熱喜涼》有“火云忽朝斂,金風俄夕扇”,元稹的《高荷》有“飐閃碧云扇,團圓青玉疊”,劉禹錫的《團扇歌》有“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柳宗元的《茅檐下始栽竹》有“夜窗遂不掩,羽扇寧復持”,李商隱的《念遠》有“皎皎非鸞扇,翹翹失鳳簪”,杜牧的《秋夕》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溫庭筠的《郭處士擊甌歌》有“宮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俱為雋句。
▲花果團扇 吳昌碩
折扇乃扇中佼佼者,曾叫作“腰扇”“疊扇”“蝙蝠扇”等。其起源甚早,晉代陸云的《與兄平原書》提及“有扇如吳扇、要[腰]扇亦在”,張敞的《東宮舊事》謂“皇太子初拜,供漆要[腰]扇、青竹扇各一”;魏晉無名氏的《子夜四時歌·夏歌二十首(其五)》則有“疊扇放床上,企想遠風來”(收錄于北宋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南齊書·劉祥傳》也記載:“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宋末元初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解釋:“(南齊高帝時)腰扇,佩之于腰,今謂之折疊扇。”由此可見,魏晉南北朝的“腰扇”,因收攏時可插于腰間,故得其名;而“疊扇”之名,已與現代相似。《宋史》記載,北宋端拱元年(988年),日本一位僧人向宋太宗進貢的禮品清單中有“檜扇(按:類似檀香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此為史籍所記外來貢物中折扇初次現身,距我國折扇亮相已晚了六七百年。
扇面早就與藝術結緣。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有楊修為曹操“畫扇誤點成蠅”的記載,表明在東漢末年便有人畫扇面。《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王羲之)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世稱王右軍)為幫助貧苦老婦,在她出售的普通扇子上親筆題字,使之價格陡增,這則佳話令人感動。宋代以降,大凡文人雅士均愛在折扇上題詩繪畫,饋贈親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數千件明清折扇畫頁,雖歷盡滄桑,但風采不減。
清代王廷鼎的《杖扇新錄》稱:“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諸名,實即今之蒲扇,江浙呼為芭蕉扇也。”古往今來,我國的扇子品種繁多,琳瑯滿目,人們卻一直對樸實無華的芭蕉扇情有獨鐘。
▲在張園取景的《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劇中
居民幾乎人手一把扇子
記得童年時代,夏夜在弄堂納涼之際,大人、小孩都拿著扇子,其中有草扇、竹扇、紈扇、折扇、鵝毛扇、芭蕉扇、塑料扇等,簡直就像一個展覽。雖已過去數十年,那情景卻仍常浮現于眼前。
▲曾經的弄堂夏日 陳剛毅 攝
作者介紹
朱少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浦東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海派文化專委會副主任,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歷任靜安區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常委。曾主編《上海故事》《兒童時代》《哈哈畫報》。
編者按:
本欄目來源于1994年2月8日創刊的《靜安報》副刊《百樂門》。在微信平臺,“百樂門”將以全新形式向讀者展示。
每周定期推送,換個角度閱讀靜安。投稿可發至 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朱少偉
圖片:陳剛毅,“百樂門靜安藝文志”資料圖,上海張園
編輯:施丹妮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