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暑氣蒸騰,驕陽似火,蟬鳴如織,風亦灼人。此時若問何處能覓得清涼,濟南人自有一份藏在山水間的從容,這座被泉水浸潤的古城,從不缺與酷暑過招的“仙方”。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趵突泉如有神助,“三鶴翔舞”,水涌若輪,四處飛濺的珠璣帶著沁骨的涼。岸邊垂柳依依,將綠影投在碧波里,執一把蒲扇,看泉水在陽光下律動,任那股從泉眼深處漫出的涼氣,悄悄漫過腳踝、纏上衣襟,剎那間便將滿身暑熱滌蕩干凈。這“泉” 上納涼,是借了大地深處的饋贈,每一滴泉水都帶著千年的清冽。
泉邊人語喧,便往“山” 上去吧。千佛山濃蔭匝地,石階蜿蜒處盡是松濤,拾級而上,每登高一步,暑氣便退三分。至興國禪寺前,憑欄遠眺,整座城在熱浪中蒸騰,而此處清風穿林,袈裟般的樹蔭裹著禪意,連呼吸都成了清涼的享受。九如山更是藏在群峰深處,飛瀑流泉串起一個個幽潭,青苔爬滿石徑,陽光費力地穿過層層疊疊的葉隙,落在地上只剩零星光斑,走在其間,恍若仙境。
南部山區柳埠的黃巢水庫,人稱“小黃果樹瀑布”,水幕雖無黔地那般磅礴,卻也帶著山野的率性。兩岸是密不透風的樹林,槐樹、楊樹、野酸棗樹交織成天然的綠傘,溪水在亂石間淌出叮咚的調子,把暑氣輕輕揉碎。有人在樹下鋪一塊布,擺上瓜果,看孩子們赤足踩水,任樹影在臉上游移,這“樹” 下納涼,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帶著草木的芬芳。
從“小黃果樹”往深處走,便是神通寺,千年四門塔靜立在松柏間,時下人稱“貓貓寺”,不少愛心人士來此養貓、逗貓,其樂融融。暑天里,塔林是天然的涼棚,“包漿”的老石吸走了熱氣,穿堂風裹著松針的清香,又把滾滾熱浪剪得七零八落。有人蹲下身逗貓貓,指尖剛要碰到它的耳朵,小家伙卻一扭身,鉆進塔基的陰影里,只留半截尾巴在陽光下晃,惹人愛憐。這“寺” 中納涼,自有一種品物皆春的禪意。
更愜意的是“洞” 中清涼。佛慧山的人防洞藏在山里,一腳踏入,涼意襲人,細看洞壁滲著細密的水珠,將洞外的溽熱隔絕成另一個世界。走在其中,需長裙過膝,攏緊衣衫,才覺不被那股寒氣侵襲。
而“館” 中納涼,則是另一種雅趣。省博物館的展柜里,青銅器泛著幽光,漢代的陶俑在射燈下靜默,北魏的佛像垂目淺笑,千年的時光在冷氣中凝結成沉甸甸的清涼。市博物館的書畫展廳里,明清的山水軸舒展著煙霞,墨色的山巒間似有云氣流轉,站在“鵲華秋色圖”前,仿佛跟著趙孟頫的筆觸走進了濟南的清秋,展廳的空調風混著宣紙的氣息,吹得人心里熨帖。在這里,暑熱被厚重的玻璃和泛黃的史書隔開,目光掠過文物的紋路,指尖似能觸到歷史的體溫,這份清涼,帶著文明的沉靜與莊嚴。
可這些納涼的去處,終究是借了外物的蔭庇。若論最有含金量的“仙方”,當屬蘇東坡“畫”中避暑。在蘇軾《書蒲永升畫后》中記載著他與一位畫家的故事。
成都有位蒲永升,嗜酒放浪,性情與繪畫融為一體,深得“活水” 真意。王公富人若以權勢相逼,他便嬉笑離去;但若遇興之所至,無論對方貴賤,頃刻即可成畫。他曾為蘇軾臨摹壽寧院的水圖,作二十四幅,蘇軾每逢夏日掛于高堂白壁,竟有陰風襲人,令人毛發悚立。如今蒲永升年事已高,畫作難尋,而世上能識得真跡之人亦少。像從前的董羽、近時的常州戚氏,他們的畫雖被世人珍藏,卻如同死水,與蒲永升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語。
眼前浮現出北宋元豐年間的一個夏日場景,書房中的蘇軾,面對墻上的山水畫看得著迷,妻子王閏之走進房間亦未察覺。王閏之笑他,這般熱天,竟對著一幅山水畫發呆?蘇軾抬手示意:你看這水,是不是在動?他指尖沿著墨色的暈染游走,“此處是漩渦,此處是回流,筆鋒藏著風呢。” 說著竟微微瞇眼,嘴角漾起笑意。
半晌,蘇軾感嘆,永升畫水,是把心沉進江底了。他見水不是水,是天地間的清氣,所以筆端能生出涼來。
后來他在《書蒲永升畫后》里寫道:“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洼隆,以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于毫厘間耳。”
蘇軾“畫”中避暑,神游八極,分明是把自己的心境揉進了墨色里,讓心化作江心的月、波上的風,與畫中清景相融相生。外界的暑熱再烈,也灼不透這層由心而生的清涼意境。
古人納涼各有奇招。“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洛陽小院里,白居易斜坐在藤椅上,看竹影在墻上爬,喃喃自語“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詩人把空寂過成了清涼;
“散發披襟處,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細侵階。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夏夜已深,泉水池泡著西瓜,心事重重的辛棄疾眼看著“半個月亮爬上來”。
可終究不如東坡,他的納涼秘方,不在泉邊,不在洞底,而在“也無風雨也無晴” 的心境里。是“心齋,坐忘,懸解”。
其實,真正的清涼,原是從心里長出來的。“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
濟南的泉、山、樹、寺、洞、館,固然是引我們走向清涼的渡口,而鬧中取靜的是那顆能在熱浪中安坐的心。當我們像東坡那樣,“超然物外”,從一幅畫、一闋詞、一縷風中,讀出天地間的清曠,暑熱便會知趣地消解,留下滿襟月光,一身清涼。
作者:張智輝
編輯:楚明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