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毛發問題逐漸演變成一種社會禁忌,無論男女都力求去除多余的體毛,這種以毛為恥的文化使日本被貼上“無毛社會”的標簽。
這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都極為罕見,日本的脫毛文化甚至蔓延至兒童群體,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社會心理?
從“美容”到“社會規訓”
在東京街頭隨機采訪十位年輕女性,其中九人表示曾因體毛問題遭受異樣眼光。
有人在面試時被面試官緊盯手臂,最終未能通過,事后得知原因竟是“形象不夠清爽”;也有人因男友嫌棄腿毛粗糙而選擇分手。
如今的日本社會,早已形成“無毛至上”的風氣,有毛似乎成了難以啟齒的缺陷。
這種觀念并非突然出現,早在三百年前的江戶時代,ji女便開始嘗試去除體毛。
當時并無先進工具,只能用鯊魚皮反復摩擦,即便皮膚被磨得通紅也必須忍受,因為客人認為“干凈”才值得多付銀兩。
上世紀九十年代,激光脫毛技術傳入日本,迅速掀起一股脫毛熱潮,從大城市蔓延至鄉村,連年邁的老人也信奉“脫毛=體面”。
但這種趨勢是否出于自愿?其實背后隱藏著商業利益的推動。
幾年前曝光的TBC公司內部文件顯示,他們曾雇傭人員偽造“體毛羞恥”調查報告,并安排演員拍攝廣告。
廣告中那位“嫌棄體毛的男友”,對著女友的小腿皺眉搖頭,稱“摸起來像砂紙”,實際上該演員自己的腿毛異常濃密。
正是通過這些手段,將“有毛”與“不潔”劃上等號。
近年來,技術手段也開始施加壓力。
去年推出的智能脫毛儀配備AI攝像頭,用戶剛脫下衣物便自動掃描,若發現未徹底脫毛區域,立即彈出“丑陋警報”,并推薦附近美容機構。
更令人震驚的是澀谷地鐵站,去年安裝了“毛發掃描門”,乘客經過時全身掃描,皮膚光滑者可領取商場折扣券,而有毛者只能眼睜睜看著他人領取。
這已不再是科技,而是一種無形的逼迫。
代際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去年,一位大阪60歲老太報警求助,稱女兒強迫她脫除私處毛發,否則拒絕為其辦理養老院手續。
老人委屈地表示自己活了大半輩子,從未聽過此類要求,女兒則翻出手機上的帖子解釋,稱如今養老院普遍檢查私處毛,“護工會嫌臟”。
后來記者核實,養老院并未出臺此類規定,完全是女兒被網絡傳言誤導。
更令人費解的是,連兒童也難逃此風潮...
幼兒園里的“脫毛禮”
大阪某私立幼兒園門口,一位母親正牽著5歲女兒前往皮膚科診所。
小女孩低頭緊握母親衣角,只因腋下初現的細小絨毛被同學譏諷為“小猩猩”。
母親咬牙辦理了價值百萬日元的激光脫毛年卡,她說:“不能讓孩子從小生活在嘲笑中。”
更令人擔憂的是,兒童脫毛市場暗藏風險。
去年厚生勞動省抽查發現,三成兒童專用脫毛膏中非法添加激素,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發育遲緩。
東京兒童醫院數據顯示,近三年因脫毛導致生長遲緩的病例增長三倍,最年幼的患者僅四歲,家長表示“幼兒園老師建議盡早脫毛才更合群”。
連教育機構也淪為推手。
東京多所小學的體育課新增“毛發檢查”項目,胳膊、小腿若出現明顯體毛,學生將被禁止上游泳課。
橫濱某中學更是荒唐,為初一學生發放《脫毛補助券》,憑券前往指定美容院可享受三折優惠,校方聲稱此舉旨在“提升學生形象素養”。
校園霸凌形式也在變化,二手平臺悄然出現“毛發羞辱套裝”,內含放大鏡與迷你除毛膏,銷量最高的店鋪單月售出兩千套。
初中生中流行“拔毛挑戰”,對著鏡頭拔除腋毛比拼數量,相關視頻點擊量甚至超過校園暴力新聞。
有教師發現,未脫毛的學生會被同學圍攻嘲諷為“原始人”,迫使家長不得不帶孩子前往美容院。
醫學界早已發出警告。上個月,兩百余名皮膚科醫生聯合聲明,指出兒童皮膚較薄,頻繁脫毛可能破壞天然屏障,感染HPV病毒的風險比正常兒童高出五倍。
“體毛是身體的天然保護層,強行去除無異于傷害孩子。”但這些聲音并未引起足夠重視。
不過,日本并非所有人都認同“無毛為美”的觀念,已有部分人士勇敢為毛發自由發聲...
毛發自由宣言
東京一位網紅三年未曾脫毛,每日展示自然生長的腋毛與腿毛,粉絲數量突破兩百萬。
然而麻煩隨之而來,上月被三家脫毛品牌聯合起訴,指控其“破壞行業形象”,索賠五千萬日元。
法院外聚集大量支持者,有人舉著“我的體毛我做主”的標語,這場官司成為日本社會熱議焦點。
與此同時,澀谷街頭近期頻繁出現一群“異類”。
他們是“毛發抵抗軍”成員,攜帶假體毛隨機粘貼,一位路過的上班族手臂被粘上假腋毛,起初驚叫連連,隨后笑著拍照上傳社交平臺。
警方多次驅散,但他們變換地點持續活動,上月更在地鐵站大廳舉辦“體毛藝術展”,用收集的頭發拼出“自由”字樣。
商業領域也掀起波瀾。大阪一家“毛茸茸咖啡館”開業,服務生無論男女均保留自然體毛,開業首月預約排至三個月后。
更轟動的是,某化妝品巨頭股價一周內暴跌15%,只因CEO公開表示“從不脫腿毛”并曬出照片,導致旗下脫毛產品銷量驟降一半。
國會近日爭論激烈,有議員提議征收“毛發稅”,按體毛覆蓋面積計費,理由是“未脫毛者占用更多公共審美資源”。
科學界更傳出驚人消息,某生物公司申請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目標是讓新生兒天生無毛囊,徹底告別脫毛煩惱。
如今的日本,一面是社會施加的“無毛”壓力,一面是日益壯大的“毛發自由”呼聲。
抵抗軍成員坦言曾收到死亡威脅,但也有母親帶著孩子參與活動,希望讓孩子明白“有毛并不等于錯誤”。
這場關于體毛的較量,早已超越審美范疇,演變為一場爭奪身體自主權的斗爭。
未來是繼續屈從于“無毛”枷鎖,還是能重獲毛發自由?答案尚未揭曉,但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行動...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