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俄烏雙方在伊斯坦布爾展開第三輪面對面磋商,但與前兩次會談類似,此次對話僅持續約1小時便告結束。會后俄方透露,雙方在停火問題上仍未達成一致,不過在交換被俘人員方面形成了共識。
值得關注的是,烏方再次提議俄烏總統直接會晤,但俄方以"當前條件尚未具備,需先就協議條款達成共識并明確會晤議程"為由未予同意。簡言之,本輪談判仍未取得實質突破,僵局持續,僅在換俘問題上延續了前兩次會談的微弱進展。
25日,土耳其外長費丹釋放新動向:土方正推動俄烏領導人峰會,預計最快8月底落地,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否參與仍存變數。這進一步印證了當前談判的復雜性——從三輪對話看,僅靠俄烏雙方難以打破僵局,外部力量介入或成關鍵。
談判受阻的直接后果,是戰場對抗的進一步升級。26日,俄軍發起大規模攻勢:國防部稱,過去24小時內動用高超音速導彈、彈道導彈及多架無人機,對烏軍工企業、軍用機場、無人機組裝廠和軍事指揮所實施聯合打擊,并宣稱"精準命中目標"。同日,烏軍總參謀部戰報顯示,前線共發生85次戰斗,波克羅夫斯克方向戰事最為激烈;烏軍還出動無人機,對布良斯克、盧甘斯克等俄本土軍事目標發起突襲。
這種"邊談邊打"的態勢,本質是戰場對抗向談判桌的延伸——雙方試圖通過加大攻勢獲取更多談判籌碼,畢竟"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更難爭取"。回顧前兩次和談,激烈對抗始終貫穿全程,包括烏軍無人機對俄軍機場的大規模突襲,曾引發局勢劇烈震蕩。如今談判陷入僵局,無疑將進一步刺激戰場升級。
就在戰局持續升溫之際,一則意外消息引發關注: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突發溺水事故。26日,土耳其媒體報道,卡德羅夫近日在土耳其港口城市博德魯姆度假時,于24日中午下水游泳時突然失去意識并沉入水下,幸被執勤警員發現送醫,目前情況穩定。截至目前,車臣、俄羅斯及土耳其官方均未對此事回應,卡德羅夫本人也未發聲。
值得注意的是,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車臣部隊多次成為焦點,曾在戰場上扭轉局勢,卡德羅夫也因此遭美西方制裁,并多次成為"暗殺"目標。此次溺水事故中,其"突然失去意識"的細節頗為蹊蹺——若會游泳卻突發意外,不排除人為因素干擾的可能。考慮到事故發生在土耳其,而烏方及美西方國家對此保持沉默,是否暗藏"斬首行動"的隱秘手段,仍有待觀察。
與此同時,烏方與北約的互動也在推進。26日,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透露,其與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格林科維奇舉行會談,重點討論前線戰局及北約對烏軍援問題,并強調烏軍仍具備作戰能力。近期美國已宣布恢復并擴大對烏軍援,且將通過北約渠道輸送,同時要求英法德等盟友將軍費開支提升至GDP的5%。這一系列動作意味著,西方對烏軍事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對俄烏局勢的干預也會更深入。
特朗普政府此前高調宣稱要推動俄烏和談,但當前行動卻與其初衷背道而馳。更關鍵的是,美國已通過"礦產協議"從烏克蘭獲取所需利益,不排除后續放棄斡旋、轉而煽動沖突升級的可能。畢竟,過去三年俄烏沖突中,美國是主要受益者之一:軍火商賺得盆滿缽滿,能源商通過向歐洲高價出售天然氣、石油也獲利頗豐。如今烏克蘭與北約的頻繁互動背后,顯然有美國推動的痕跡,這無疑將給俄羅斯帶來更大壓力,也成為影響俄烏局勢走向的關鍵變數。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