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十三妹
剛剛官宣了,釋永信被查。
我中午發文時,很多讀者拿著一份辟謠劈頭蓋臉罵我以訛傳訛。
我都懶得解釋,都看不懂文字的嗎?辟謠的是釋永信帶著老婆孩子出境的傳言,并不是辟謠他有沒有被調查。
很多人吧壓根都不認真看文章,我說明了可能存在的問題,我也對謠言做出了分析,但我發現很多讀者根本沒有耐心看完就開始評論甚至謾罵。
回到主題。官方通報稱,少林寺現任方丈釋永信,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涉嫌挪用、侵占寺院資產,并與多名女性發生不正當關系,育有私生子。
這不是“輿情”,這是“案情”。措辭之凌厲,節奏之干脆,連標點符號都像少林棍法,一棍下去,塵囂俱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通報里用了兩個罕見詞:“涉嫌刑事犯罪”“及時向社會公布”。
前者是公安口吻,后者是紀委腔調。換句話說,靴子不僅落地,還砸出了坑。江湖從此再無“永信大師”,只?!胺缸锵右扇酸層佬拧?。
回頭看,種種伏筆早已寫好。
2015年,實名舉報信在網上瘋傳,列舉了“雙戶口”“私生子”“700萬豪車”等魔幻情節。彼時少林寺一紙聲明“純屬誹謗”,地方宗教局也出面“查無實據”。
如今再看,那句“查無實據”像一記回旋鏢,正中眉心。而當年替他擋刀的人,今夜恐怕要失眠了。
少林寺不是普通寺廟,它是佛教界的“央企”。一年門票3個億,文創周邊不計其數,“少林寺”3個字估值29億。
釋永信也不是普通方丈,他是全國人大代表、佛教協會副會長,少林寺董事長,身披袈裟,手執公章。
當權力、金錢、信仰三位一體,方丈室就成了董事長辦公室,大雄寶殿也變成了路演大廳。
佛門清凈地?不,那是頂級CBD。
最魔幻的是商業模式。你可以花16800元報一個“少林CEO禪修班”,學完發結業證書;也可以在少林寺淘寶店請一串“十八籽”,月銷十萬單;還可以在抖音刷到武僧團直播帶貨,邊打拳邊喊“家人們沖”。
佛門廣開,方便的是錢進來。至于清規戒律,那是給外人看的。
當然,今天不是算總賬,只是立案。但風向已經變了。通報里特意點出“聯合調查”,公安、宗教、審計、紀檢,一個都不少。
這意味著不僅查私德,更要查賬本;不僅查方丈,還要查方丈背后的方丈。少林寺的賬本、賬戶、海外公司、關聯基金會,統統要翻出來曬太陽。
佛門講因果,如今現世報。
有人替釋永信喊冤:商業化的鍋他一個人背?別忘了,當年登封市政府與港中旅合資成立“少林文旅”,少林寺只是“被上市”。
可當你坐上牌桌,籌碼就是自己的清譽。你可以選擇拒絕,也可以選擇“佛門也需要發展”。一旦簽字蓋章,因果就寫進合同。今天調查組上門,不過是合同到期。
更尷尬的是整個佛教界。這些年,寺廟上市、方丈成CEO、禪修賣課、開光賣手串,早已不是新聞,少林寺只是最亮的那盞燈,燈罩一碎,才發現滿屋飛蛾。
當信眾的供養變成了商業流水,佛前功德箱成了移動POS機。當宗教變成生意,信仰就被做成預制菜。
釋永信不是第一個倒下的,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現在,少林寺官網已撤下所有與釋永信有關的報道;山門外的“永信大和尚書法展”連夜摘牌;淘寶旗艦店把“方丈同款”改回“少林僧鞋”。
動作之快,仿佛這個人從未存在。佛門講無常,釋大師親自做了注腳。
最后說三點吧,希望我所有的讀者們能清楚:
第一,別急著喊“佛門不幸”,佛門若真清凈,誰也污染不了;
第二,別急著喊“抹黑釋永信”,他若真清白,法律自會還他公道;
第三,調查組請記得,少林寺是公產,賬目請公開,別讓“國家機密”四字成了最后的木魚。
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虛妄破了,真相就該上場。
#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