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中國公民,看到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這句“不準中國投資芯片,哪怕犧牲美企利益,也要對華采取措施”,心里多少有點復雜。
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的,它背后是美國近年來對中國科技崛起的警惕,尤其是芯片領域。雷蒙多2021年上任以來,把半導體產業當成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擺出一副強硬姿態。
一、雷蒙多為啥這么關注芯片?
吉娜·雷蒙多不是普通的政客。她1971年出生在美國羅德島,家里是意大利裔,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勞動者。她從小就聰明,哈佛經濟學畢業,又拿了羅德獎學金去牛津讀碩士,后來在耶魯拿了法學博士學位。
腦子好使還不算,她還干過風險投資,2000年搞了個叫Point Judith Capital的公司,專門投科技和醫療初創企業。這背景讓她對技術和經濟門兒清。
2010年,她跳進政壇,當了羅德島財政部長,處理過70億美金的養老金窟窿,改革雖有爭議但效果明顯。2014年,她成了羅德島首位女州長,搞經濟振興、基礎設施建設,挺務實。2021年,拜登挑她做商務部長,管貿易、技術和經濟政策。
她上任后一眼就盯上了芯片,因為這玩意兒不僅是電子產品的核心,還關系到軍事、AI、5G這些國家安全的大事兒。
雷蒙多為啥這么關注芯片?簡單說,芯片是現代經濟的命脈。手機、電腦、汽車、國防設備,哪個離得開?美國雖然設計芯片很牛,但制造大多外包給了亞洲,像臺積電、三星。她覺得中國在這塊兒崛起太快,威脅到了美國的科技霸主地位,必須掐住。
二、雷蒙多的對華芯片政策:硬在哪里?
雷蒙多上臺后沒多久,就把對華芯片政策推到了風口浪尖。她核心觀點是:中國不能在高端芯片領域翻身,哪怕這會讓美國企業吃點虧。2022年10月,商務部出臺了出口管制措施,禁止向中國賣高端芯片和制造設備。2023年10月,這政策還加碼了,把更多類型芯片和設備納進來。
具體咋硬?主要有這幾招:
出口管制,拉上盟友一起干
美國不光自己禁,還拉著日本、荷蘭這些有芯片設備技術的國家一塊兒限制。中國想買光刻機?荷蘭ASML的高端貨不賣了。日本的尼康、佳能也得聽招呼。這等于掐住了中國芯片產業鏈的脖子。
《芯片與科學法案》,砸錢保自己
2022年拜登簽了這法案,拿出520億美金補貼美國本土芯片制造,還要求拿錢的企業10年內不能在中國建先進工廠。這是要把高端制造拉回美國,防著中國分一杯羹。
點名中國威脅,不留情面
雷蒙多多次公開說,中國對芯片產業的大手筆投資和補貼會搞亂全球市場,還可能把技術用到軍事上,威脅美國安全。她這話說得直白,擺明了不給中國留余地。
她2023年8月訪華時跟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談了4個小時,說是想保持經濟關系穩定,但話鋒一轉就強調國家安全沒得商量。這態度很明確:生意可以做,但芯片這塊兒你別想碰。
三、為啥敢犧牲美企利益?
其實雷蒙多不是沒算這筆賬。她知道這政策會讓一些美國公司不爽,比如英偉達(Nvidia)這種靠賣高端AI芯片賺錢的大廠。2023年,英偉達就說對華業務受了重創,得把產品降級才能賣給中國,收入直接縮水。但她還是咬牙推下去,為啥?
首先,國家安全這張牌在美國是王炸。雷蒙多反復強調,芯片技術要是落到中國手里,可能被用來造武器、搞監控,這風險誰敢擔?她拿這理由壓住了反對聲。
其次,她賭的是長遠利益。短期看,美國企業丟了點中國市場份額,但長期看,如果中國芯片產業被摁住,美國就能保住技術領先。她覺得這犧牲值當。
最后,盟友支持給了她底氣。日本、荷蘭都跟著出臺限制措施,美國不是孤軍奮戰。這多邊合作讓她覺得能扛住國內企業的壓力。
四、對美國企業的影響:真疼,但沒得選
英偉達首當其沖,高端AI芯片賣不了,得改成低配版,利潤肯定受影響。半導體行業協會(SIA)也跳出來喊話,說管制太嚴會讓美國企業競爭力下降,客戶可能跑去買別家的貨。但雷蒙多態度很硬,她說:“不能為了短期利潤犧牲國家安全。”
其實不光英偉達,像AMD、英特爾這些公司也得調整對華策略。市場丟了不說,供應鏈還得重新洗牌。中國畢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市場之一,美國企業以前靠這塊兒賺了不少,現在只能干瞪眼。
不過也不是全賠。美國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吸引了臺積電、三星來美國建廠。2024年,臺積電宣布在亞利桑那州搞了個2納米芯片廠,預計2030年能讓美國產出全球20%的高端芯片。這算是給美國企業打了針強心劑,但短期陣痛是躲不掉的。
五、對中國的影響:疼,但也在憋大招
中國這邊呢?雷蒙多的政策直接打在了痛點上。2022年10月的出口管制讓中國芯片價格蹭蹭漲,有些企業扛不住裁了人。高端芯片制造靠進口設備,像ASML的光刻機買不到,國產化又沒完全跟上,差距挺明顯。
但中國也不是坐著挨打。政府早就喊出“中國制造2025”,目標是2030年芯片自給率到80%。這幾年砸了不少錢,華為、中芯國際(SMIC)這些企業都在加緊研發。
2025年,華為預計能產20萬片AI芯片,雖然比不上以前從英偉達進口的100萬片,但進步不小。中芯國際也快搞出5納米芯片了,雖然跟臺積電的2納米還有差距,但方向是對的。
中國還反制了一手。2023年8月,宣布限制鎵和鍺這些關鍵材料的出口,直接讓全球供應鏈抖了三抖。這倆東西是芯片制造的必需品,美國、日本都得靠進口,中國的報復算是出了一口氣。
六、中美博弈的底色:科技戰沒那么簡單
雷蒙多的政策說白了是中美科技戰的一部分。美國怕中國追上來,中國想擺脫卡脖子,兩邊都不服軟。芯片這塊兒是焦點,因為它牽扯太大,誰掌握了誰就多一分話語權。
美國有技術優勢,拉著盟友還能占上風,可中國有市場、有決心,時間一長不好說。雷蒙多自己也承認,出口管制沒完全擋住中國進步,只是拖了時間。她卸任后還說,美國得持續創新,不然領先地位不保。
雷蒙多的政策聽著挺氣人,擺明了不讓咱好過。但話說回來,美國這么干也不奇怪,哪國不護著自己核心利益?咱國家這些年科技突飛猛進,人家眼紅也正常。
芯片這東西太重要了,手機、電腦、車,全靠它。被卡脖子不好受,但也別光抱怨,美國攔著咱,那就自己干出來。華為、中芯國際這些企業已經扛旗了,政府也下血本支持,咱老百姓能做的就是支持國貨,別老盯著洋品牌。
雷蒙多2025年1月卸任后去了外交關系協會,還在盯著中美科技競爭。她說得挺實在,美中這仗得打很久,美國得有長遠戰略,加大研發、培養人才、拉攏盟友。中國這邊也一樣,芯片自給不是喊口號,得一步步落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