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清流Plus
作者|周淼 主編|趙妍
清流Plus,資本是本故事書。大家好,我是清流君。都說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本期清流君分享的案例是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涼茶大王王老吉。在熬過了長達數年的商標“紅罐之爭”后,王老吉卻遇到了行業瓶頸,一度跨界到新、老對手奶茶咖啡的陣營。
與大動作伴隨的是風波不斷,近年來,除了業績下滑,王老吉還因商標授權多次卷入了傳銷風波。前幾日,王老吉聯手知名微商大佬合作推出的“嗶嗨啤”啤酒項目被人舉報涉嫌傳銷,對方多家關聯公司被監管申請凍結了2億的資金。
前世今生
王老吉涼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的清朝,那年,廣州城爆發瘧疾,運氣爆表的王澤邦從途中偶遇的道士那獲得了一記神奇的涼茶藥方,用它煲出的涼茶可以讓病人藥到病除,后來這款茶也被命名為“吉叔涼茶”。
由于藥房的效果不錯,“吉叔涼茶”的大名很快便傳遍了整個嶺南,甚至一度驚動了朝廷,最終吉叔也被召進紫禁城當太醫,專門為皇上及文武百官制茶。等疫情結束后,吉叔便衣錦還鄉開了家名為“王老吉”的茶鋪,就此做起了涼茶生意。
再后來,吉叔又碰到了林則徐,在他的點撥下,涼茶也升級變成了治百病的“藥味涼茶”。這位涼茶始祖可能也沒想到,自家涼茶品能在流傳百年成為名揚海內外的民族品牌。在吉叔去世后,他的兒子繼承了祖產和配方,之后兒子又把配方給了三個孫子。
彼時,王老吉涼茶鋪已超過百家,在廣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甚至往外省蔓延。等到第三代分家時,三兄弟中 的一家到香港定居,另外兩家則留在內地,而王老吉也自此分為了大陸及港澳兩大品牌,分別歸于“廣藥集團“及香港王老吉,但商標權則一直在廣藥集團手中。
怪的是,王老吉的涼茶雖然頗受歡迎,但其所占市場份額并不高,而這一切都源于當年同做涼茶的加多寶的創始人陳鴻道。那時。陳鴻道先是從香港王老吉那里獲得了生產配方,獲得了獨家的海外經營權,又從廣藥那里獲得了內地的商標許可權。
由于那會廣藥主要忙著賣藥,陳老板的鴻道集團只用450萬便拿下了王老吉的商標及內地經營權,而這一租,就是十五年。后來,市面上便出現了兩個“王老吉”,紅罐包裝的廠家是廣東加多寶食品有限公司,綠盒包裝的廠家則是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沒想到,陳鴻道居然是個營銷奇才,一路砸錢做廣告、搞慈善,就讓王老吉出了圈,2011年年銷售額一度達150億元,火過了當時的可口可樂、紅牛等,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也傳遍大街小巷。尷尬的是,原版的綠盒王老吉涼茶的銷售額卻不到20億。
到了2012年,王老吉的商標估值已經達到1080億元,而陳鴻道本人也躋身《福布斯》富豪榜。可他心里也明白,商標畢竟不是自己的,如果哪天廣藥收回了經營權,那他不是為別人做了嫁衣。
一念之間,陳老板便做了個錯誤的決定,而且是一步錯步步錯。原來,他為了能延長合同期限,竟多次向廣藥的高層行賄了300萬港元,將原來的期限從2010年變成了2020年。等到東窗事發后,他又在保釋期間逃到了香港,從“涼茶大王”變成了在逃犯。
陷入困局
在那之后,廣藥也叫停了加多寶的商標使用權,但加多寶似乎早就料到結局,早就在包裝的一面上加大“加多寶”字樣,廣告語也改為了“怕上火,喝加多寶”,并因三年冠名《中國好聲音》一炮而紅。
很長一段時間里,加多寶因商標侵權頻頻與王老吉對簿公堂,等到2017年,加多寶已經輸掉20余場官司,索賠金額或高達幾十億元;雖然看似是王老吉占了上風,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公司的香港大股東同興藥業又作起了妖,不僅指責廣藥賬目作假,還要解散王老吉。
最終,這一涼茶商標案在2018年7月蓋棺定論,加多寶集團相關6家公司被判賠給廣藥集團超14億元。雖然商標風波告一段落,但在雙方混戰的幾年里,飲品市場風云變化,大批的無糖飲料、奶茶、咖啡走俏市場。
彼時,迫切想找到下一樁涼茶生意的王老吉開跟風開出了首家1828現泡涼茶概念店,本想獨辟蹊徑,但又被質疑是要成為“涼茶版”喜茶。后來,無論是月餅、龜苓膏還是潤喉糖、枇杷糖、酸梅湯,就連當年的老對頭可樂,王老吉也不放過。
除了食品飲料,王老吉還一度跨行到了口腔行業,做起了牙膏,還規劃了牙刷、牙線,邪性的是,無論賣什么,只要掛上了“王老吉”這個金字招牌,就差不到哪去。只不過王老吉也沒再出過什么其他出圈的洗腦廣告,就連賣酒,也恨不得把美容排毒抗衰防癌全部宣傳一遍。
遺憾的是,王老吉還是沒能再現當年“罐裝涼茶”的銷售神話。2020年,王老吉所在的白云山集團的大健康版塊營收同比大跌,產品賣不出去,王老吉就讓分公司員工跟著買,讓經銷商幫忙“填坑”,導致員工辭了職,還被加盟商集體控訴。
更令人頭疼的是,自2018年開始,王老吉的貼牌產品又被多次舉報涉嫌傳銷。近日,微商大佬吳召國的思埠集團推出的“嗶嗨啤”啤酒項目因涉嫌傳銷被市監局調查,其中便涉及了王老吉。所謂一代有一代的輝煌,曾經紅極一時的王老吉,或不再復往日榮光。
我是清流君,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