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和特朗普搶時間,"原本運往中國的也在轉向美國")
? 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
繼鋼鋁之后,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宣布,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銅征收50%的新關稅。當地時間周四,他在社媒發文宣布,新關稅將于今年8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特朗普宣稱,自己是在收到一份國家安全評估報告后做出這一決定的。
早在周二特朗普放風加稅消息后,美國銅期貨價格便應聲飆升逾10%,突破紐約商品交易所的歷史高點。當地時間7月10日,美媒彭博社報道稱,銅價飆升正引發全行業搶運銅貨至美國的熱潮。急于趕在關稅生效前完成運入的貿易商,正考慮將交貨地點轉向夏威夷和波多黎各,以縮短運輸時間。
從亞洲到新奧爾良的運輸通常需要一個多月,現在發貨的貿易商很可能趕不及在關稅生效前到港。但運往夏威夷僅需約10天,據知情人士透露,已有至少一家貿易商完成了對該地區的運輸。
部分貿易商還表示,對南美生產商而言,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同樣是頗具吸引力的交貨點。
美國銅價飆升 彭博社制圖
美國的銅消費量幾乎一半來自進口,大多數進口來自智利、加拿大和墨西哥。在特朗普突然宣布加稅后,紐交所銅期貨價格一度飆升17%,至5.8955美元/磅,創下歷史新高。
彭博社指出,盡管美國對銅“動手”在業內早有預期,但50%的稅率仍高于多數市場人士的預期。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稅率水平會在25%左右。
有知情人士告訴美媒,隨著部分貿易商開始為關稅公告做準備,銅的運量已有所減少,但仍有大量銅正在運往美國港口的途中。
“特朗普的一紙聲明,再次讓貿易商陷入與時間的賽跑。”美媒稱,周二新的銅關稅消息公布后,焦頭爛額的貿易商通宵達旦應對混亂局面:他們既要決定如何處理已在運輸途中的貨物,又要權衡是否要借機追加搶運。
有參與市場交易的人士透露,一些買家甚至愿意支付高額溢價,趕在最后時刻前獲取更多銅貨,比如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價格基礎上再加價近400美元/噸。還有人試圖將原本發往中國的貨物轉至美國。
買家尤其青睞符合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合約交割標準的品牌,因為即便銅抵達美國后無法找到其他買家,也能以交易所轉售作為最后手段。
貿易商此舉也面臨巨大風險,尤其是那些已經支付高額溢價獲取銅貨的商家。他們有可能遭遇貨物在途期間關稅生效的情況。不過,往屆政府實施金屬關稅時,曾豁免生效時已在運輸途中的貨物,這也為愿意承擔風險的貿易商提供了潛在回旋空間。
此外,貿易商還需應對一系列未知變量,比如特朗普的聲明中并未明確哪些類型的銅將被納入征稅范圍。
市場活躍人士估計,未來幾周,美國的銅庫存可能達到50萬噸,其中約半數儲存在關鍵倉儲中心新奧爾良。另有部分則存放于佛羅里達州的巴拿馬城港。
彭博社報道稱,作為美國銅的主要供應國,智利的礦業公司正密集召開會議,商討如何在7月底前根據現有客戶協議優先安排對美運輸。
加拿大礦業協會總裁皮埃爾·格拉頓(Pierre Gratton)則警告稱,美國沒有足夠的銅精煉能力和冶煉廠,只能從加拿大等國家進口這種金屬,如此高的關稅稅率將“損害美國制造業”。
當地時間7月8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內閣成員 視頻截圖
另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等報道,對銅征收新關稅之余,特朗普的“炮火”還瞄準了制藥業。本周二他還表示,將很快對進口藥品征收“非常非常高的稅率,比如200%”,但在此之前,制藥公司可能會有“大約一年、一年半的時間進來”開始在美國生產他們的產品。
這番話令投資者緊張,禮來、默沙東和輝瑞等美國制藥公司的股價漲幅有所收窄。不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關稅在短期內不會對制藥公司構成重大威脅,華盛頓的一位游說人士甚至評價說這是“典型的特朗普式夸張”。
此前,特朗普政府已宣布對汽車、鋼鐵行業征收高額關稅,但他以國家安全名義發起的對制藥、銅、木材、航空航天、芯片和消費電子產品進行的所謂“232調查”尚未結束,這些行業都面臨著關稅威脅。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指出,美國對這些關鍵行業進行的調查,將加劇該國貿易伙伴的不確定性,他們已在苦苦掙扎著試圖通過談判保護自己免受特朗普廣泛“對等關稅”的影響。
4月初,特朗普宣布對所有美國的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但為了給談判留出時間,隨后將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面對的關稅稅率暫時降低到10%,有效期90天至7月9日。但到目前為止,除了英國和越南外,美國尚未與其他主要經濟體達成協議,與中國也只是達成了協議框架。
7月7日,特朗普一邊簽署行政令,將“對等關稅”的生效日期延長至8月1日,一邊開始陸續向尚未接近達成協議的貿易伙伴發出信函,分別通知他們將面臨的關稅稅率。其中,對日本、韓國進口產品征收的關稅稅率達到了25%。
特朗普還放話,任何試圖對美國關稅進行報復的國家都將面臨加倍征稅。8日在內閣會議上,他一如既往地佯裝無辜道:“我們想建立關系,但在每一種情況下,他們對待我們都比我們對待他們差得多。”
美國總統特朗普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