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作為一個南方人(據說東北人眼里東三省以南都叫南方),J先生對東三省的印象都是打包的,黑吉遼傻傻分不清楚。
這期寶石中國系列,寫了遼寧省,才發現,原來遼寧在寶石礦藏上真是得天獨厚。看來還是要寫完東三省,應該就不會分不清了。
遼寧,東三省之一,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個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同時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經濟實力可以說是非常雄厚。
↑↑↑遼寧省擬人圖 來源:x涵仔x
除了雄厚的經濟實力之外,當地的礦產資源也是十分豐富。截止到目前為止,在遼寧省內,已經發現的各類礦產就多達110種,保有儲量列全國前10位的有24種。
不再開發的瓦房店鉆石
瓦房店位于遼寧省大連市,被譽為“東方鉆石城”,擁有亞洲最大的金剛石原生礦床,總儲量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54%。
珠寶小貼士:
鉆石的礦物名稱為金剛石,只有達到寶石級的金剛石才能稱為鉆石,未達到寶石級的金剛石一般用于工業。
瓦房店素有鉆石之鄉的美譽,早在1972年,遼寧省地勘局就在瓦房店找到了鉆石的原生礦,這是在遼寧省內發現的最早的鉆石原生礦。
后來,2010年,遼寧省地礦部門在瓦房店地區發現了一處21萬克拉(約等于42公斤)的金剛石礦。
在2011年初,遼寧省地礦局工程人員又在瓦房店地下860米處發現了厚度達130米的金伯利巖層。據分析,該巖層含有超過100萬克拉(約等于220公斤)的金剛石,堪稱為遼寧近30年來發現最大的金剛石礦。
2016年,遼寧地質六隊在瓦房店永寧地區發現了金剛石的第IV成礦帶。
地質科學家們根據大連現有的鉆石礦藏,還原出了3億多年前當地的地質形態,估算出這里至少還有4億克拉的鉆石儲量還未被挖掘出來。由此可知,遼寧省瓦房店地區的鉆石資源儲備量可見一斑。
來自遼寧地礦局的信息顯示,瓦房店地區的鉆石不僅儲藏量高,而且質量優良,色澤晶瑩剔透,晶體的形狀也是十分完整的,以四面體和八面體為主。
但是,儲量高并不代表可以開采。
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發現的最富的50號巖管,直到1987年才開始論證,1990年開始露天開采。前前后后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
↑↑↑50號礦坑
1990年,瓦房店成立了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1990-1995年累計生產金剛石21.7萬ct,2003年,50號和42號巖管即封礦停采。
前面說的2011年初發現的100萬克拉儲量金剛石礦,位于30號巖管處,也尚未達到開采價值。瓦房店的鉆石資源,只好深藏地底,等待未來開采技術進步,或是開采價值大于開采成本后,才能重見天日。
煤炭里包著的撫順琥珀
撫順琥珀是享譽世界的有機寶石,因其色彩低調,光澤明亮柔和,質地細膩溫潤,富含豐富的昆蟲植物,從而深受愛好者的喜愛,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遼寧撫順是我國寶石級琥珀和昆蟲琥珀的唯一產地,也是世界琥珀的重要產區之一。撫順琥珀出產于遼寧撫順的西露天礦,當地的琥珀經常是在煤層中的,與煤共生,所以又被稱作為“煤黃”。
↑↑↑撫順琥珀原石
撫順琥珀是如何形成的?
西露天礦是撫順琥珀的主產區,也是全球最大的一個礦區,一共有8個采礦底層,最深處達到400多米深。
↑↑↑西露天煤礦
據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考證,早在五萬年以前,這個礦坑所在的位置曾是一片茂盛的原始樹林,由于間歇性的火山噴發,使得原本高低不平的地形被火山灰充填,形成了沼澤盆地。這樣的地質條件為樹脂的搬運奠定了基礎。
↑↑↑撫順古近紀環境復原圖
由于水系發達,這里形成了熱帶氣候,森林植被生長的異常茂盛。這些樹木由于長時間的暴曬,導致樹木中的樹脂大量的溢出。樹脂散發出來的氣味吸引了各種昆蟲前來覓食,被樹脂粘住。這些滴落的樹脂便隨著流水留到盆地的下部,有的流到沼澤當中,被泥土所掩蓋。
↑↑↑西露天煤礦出產的植物琥珀
后來,又經過億萬年的地殼運動,盆地不斷下降,森林堆積,這些含有樹脂的樹木就被深埋在了地下,經過長時間的壓力以及溫度的變化,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形成了煤炭,而樹脂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的琥珀。
↑↑↑撫順琥珀原料
這樣黑漆漆的琥珀原料是怎樣從煤炭中被發現的呢?
其實也很簡單,要想找到琥珀,只需要在石頭上找到這些條帶狀的黃色煤黃線就可以。只要找到黃色的煤黃線,就能找到琥珀,這是亙古不變的秘訣。
↑↑↑琥珀在煤層中存在的狀態
從煤炭中出產的撫順琥珀多以小塊為主,而寶石級別的琥珀多是從煤矸石中發掘出來的。據記載,撫順的西露天煤礦曾出產了一塊琥珀,重達1000克,這在撫順出產的琥珀中實屬罕見。
小課堂:
煤矸石是采煤過程和洗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是一種在成煤過程中與煤層伴生的一種含碳量較低、比煤堅硬的黑灰色巖石。
撫順琥珀根據顏色、紋路、內含物等特征,又被分為血泊、明珀、蟲珀、花珀等眾多品種。而在這其中,又以“蟲珀”最為出名。
↑↑↑琥珀分類
撫順目前是中國昆蟲琥珀的唯一產地,由于撫順的蟲珀色調沉穩、光澤柔和,質地溫潤,其中含有蚊蠅、蚜、蜂等稀少昆蟲品種,為現在的科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是一種收藏價值極高的資源。
北京自然博物館自然歷史研究所原所長洪友崇教授從1972年開始,便開始對撫順地區的琥珀昆蟲進行研究,在世界上首先確立了出產昆蟲琥琥珀的撫順西露天礦地層系統、命名了“撫順琥珀群”。發現了琥珀中的許多新的昆蟲物種,對于我國昆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目前,撫順的煤炭開采工作基本完成,西露天礦已經關閉,不再允許開采,產在煤炭當中的天然琥珀逐漸的銷聲匿跡,這也使得撫順的琥珀更加珍貴。
現如今,在市面上已經很難見到撫順琥珀了,大部分都只在收藏家手里流通了。
↑↑↑含有蜚蠊的撫順昆蟲琥珀
有8000年歷史的阜新瑪瑙
遼寧阜新是中國的四大瑪瑙產地之一,是中國瑪瑙之都、世界瑪瑙之都,也是當今世界瑪瑙資源的主要產地、加工地和集散地。
↑↑↑阜新綠瑪瑙
阜新的瑪瑙以其色彩豐富、質地細膩、品種眾多而聞名于世。
↑↑↑阜新瑪瑙
阜新瑪瑙歷史悠久,在距今8000年前的查海遺址中就曾出土了用瑪瑙制作而成的刮削器和玉器。
↑↑↑查海遺址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瑪瑙刮削器
在遼代時期,阜新的民間就已經開始大規模的開采、挖掘、加工瑪瑙。曾在遼墓中出土的瑪瑙酒杯、瑪瑙圍棋、項鏈等,質量上乘,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另世人驚嘆。
↑↑↑遼 瑪瑙瓔珞
到了清朝,阜新的瑪瑙成為了一種宮廷的貢物,為皇家所有。清朝皇宮中從小到大的物件大多取材自阜新的瑪瑙。現今收藏在中國博物國寶級收藏品《水濂洞》就是由阜新提供的水膽瑪瑙雕刻而成的。
↑↑↑水濂洞
阜新的瑪瑙資源十分豐富,占中國儲量的50%以上,已探明的遠景儲量在200—500萬噸。中國各旅游景區和工藝品店的瑪瑙制品有90%左右都是出產自阜新。
我國著名的寶玉石專家鐘華幫在《我國的瑪瑙石資源》一文中說:“阜新地區瑪瑙石礦顏色多樣,花紋美麗,造型千姿百態,有時還能發現珍貴的水膽瑪瑙。瑪瑙石資源豐富,大部分的礦體還為開采。”
↑↑↑旅游景區的瑪瑙制品
2004年,阜新先后驚現重達66噸的“瑪瑙王”和長27米、高平均4米、厚500厘米、薄300厘米的“瑪瑙長城”。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瑪瑙,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阜新瑪瑙王
↑↑↑瑪瑙長城
除了豐富的瑪瑙資源,遼寧阜新的瑪瑙雕刻工藝也是享譽海內外的。2006年5月20日,阜新瑪瑙雕刻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06年起,阜新每年都會舉辦中國瑪瑙節,展示瑪瑙資源及工藝品。
↑↑↑阜新瑪瑙雕刻
阜新的瑪瑙雕刻以手工加工為主,工藝齊全繁復,分為選料、剝皮、設計、初雕、細雕、拋光和配座等七道工序。雕刻師傅們根據瑪瑙的質地、顏色、形狀和種類,雕刻成不同的樣式。作品造型獨特、手法精湛、構思巧妙,吸引了大量的愛好者前來選購。
↑↑↑阜新瑪瑙雕刻
隨著改革開放,阜新的瑪瑙加工業快速的發展了起來。阜新瑪瑙的價格差別也很大,從幾十元到上萬元,滿足了不同檔次的客戶需求。如果有幸碰到一塊色澤鮮艷、紋理瑰麗的瑪瑙,收藏空間很大哦!
岫巖玉 ≠ 岫玉
俗話說:“天下之美玉為先,中華美玉出岫巖”。這句話中提到的中華美玉指的便是出產于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的岫巖玉。
↑↑↑岫玉
岫巖玉,因出產于遼寧岫山而得名。與和田、翡翠不同,岫巖玉并不是一個特定的玉種,而是岫巖縣出產的玉石種類的統稱。
↑↑↑遼寧南部的岫巖縣
岫巖玉的發現、開采和利用,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蛇紋石
1983年,海城小孤山仙人洞穴遺址挖掘出了軟玉砍斫器,專家考證為1.2萬年前古人類用岫巖玉制成,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最早使用的古玉工具。
↑↑↑仙人洞時期的軟玉砍斫器
不僅如此,在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的阜新查海遺址和內蒙古興隆洼遺址中,出土的岫巖玉玉器,是人類最早的飾品。
↑↑↑玉耳飾玦全器
在距今5000多年歷史的紅山文化時期,岫巖玉被制造成了龍形,被譽為“中華第一龍”。這也解開了中華民族“龍的傳人”探源的千古之謎。
↑↑↑紅山文化玉龍
1968年,在河北滿城的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金縷玉衣,也是用岫巖玉片與金絲編制而成的。
↑↑↑金縷玉衣
很多人把岫巖玉和岫玉掛上了等號,是因為遼寧的岫玉資源十分豐富,總儲量達到300萬噸以上,居國內外同類礦產的前列,市場處處可見,所以知名度很高。
除了存儲量大以外,岫玉的體積之大也是令人吃驚的。1960年,在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哈達碑鎮花玉崗山上,發現了一塊巨型岫玉,重達260.76噸,人稱“玉石王”。
1993年,由于岫玉的可雕性和拋光性較好,這塊玉石被雕刻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玉佛,被放置在鞍山市“二一九”公園。1997年11月,玉佛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
繼260.76噸的玉石王之后,1997年在岫巖玉石礦又發現了新的巨型玉石,比玉石王重近200倍,約6萬噸。
同年,玉石礦在井下300米原生礦床上采出一塊玉體,重12.6噸,被稱為井中王。
與之相比,和和田玉同為透閃石玉的河磨玉,就知者寥寥。
其實遼寧出產的和田玉開發挺早的,歷史悠久,被人稱為“老玉”。其中山料主要產自偏嶺鎮的東細玉溝。2010年以前,市場上以黃白色為貴,數量較多,也稱為“黃白老玉”。外地也稱東北黃玉或東北黃口料。
籽料被稱為河磨玉,有黃白色、綠色和白色。黃白河磨玉主要產自孤山以南的細玉溝河,在偏嶺、細玉溝一帶。綠色河磨玉主要產自孤山以北海城河流域。白色河磨玉產量較低,屬于稀有品種,市場上難得一見。
J先生說:
當然,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遠遠不止文章中提到的這幾種寶石。你還想看哪個省份的的特產寶玉石,歡迎給我們留言,后續會一一推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