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網絡
最近馬云的日子不好過,各種段子甚囂塵上,包括中央聯合調查組要進駐阿里等謠傳。事實上,不止阿里,包括 騰訊、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日子都不 好過… …
目前,對一系列“壟斷者”發起了猛烈的聲討。互聯網巨頭該不該介入賣菜這個行當,我不想表態,因為我也擔心電商會對街邊的小商小販形成沖擊,而且可以確定這幾乎是必然的,但我反對的是扣帽子。
電商攜互聯網之便利性和低成本優勢,確實會給實體經濟帶來沖擊,比如對服裝業的沖擊就是例子,尤其經濟下行周期,網購的價格優勢、比價優勢都對實體店鋪形成了強大的沖擊。
但我認為這種沖擊有好有壞。
至少對我來說,我認為是好的,因為我收入低,有了電商我才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我想買的衣服或者食物以及書籍,而且這種競爭會督促實體店擠出價格泡沫和提高服務質量。
以前在實體店買衣服,看上了也不一定敢買,因為我不擅長砍價,經常被宰,而到了一些比較高端的商場,如果試圖砍價,營業員鄙夷的目光都能刺得你自覺低人一等,是有了電商,這一切都不存在了。
我看上的商品我覺得價格能接受我就買,不能接受我可以點擊“搜相似”或者“看了又看”,再不行我還能上“聚劃算”、“拼多多”、以及各類比價平臺,而且跟客服溝通的過程也全無壓力,且不說大多數客服都很客氣,就算砍價不成功,我也不用擔心感受實體店里小姐姐眼仁眼白抿成一條線的強烈殺氣(實體店現在的服務已經大大改觀,也非常客氣,是否因為受到電商同行的競爭壓力所致,各位見仁見智)。
我活在底層,經常寫底層,也有很多底層朋友,也有的小伙伴兒認識我的時候是送餐員,現在已經做到了美團的區域主管,當然更多的做一段時間不做了,要么換公司,要么轉行,尤其是三十歲往后的人,很多都是做幾年就不做了,問他原因,基本上都是身體吃不消,收入又不是特別高。
你可以說他們吃不了苦,但是讓你去送餐一年體驗一下,看看這個苦是不是人人受得了?最近一年我點外賣比較多,我從不催單,就是因為我有很多做外賣的朋友,我知道他們的不容易,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我還會在備注里寫上:騎慢點,注意安全,我不催單。
美團投了幾百億,壟斷了么?不是還有個“餓了么”?而且各地方市場也有很強勁的小“地頭蛇”實力不容小覷,比如各種跑腿兒、各種商超代購,還有其他一些全國性的小公司也在分這一杯羹,想做到壟斷談何容易?
美團騎手老是抱怨收入低、工作強度大,平臺對他們壓榨太厲害,尤其個別事件經過媒體發酵之后,“美團”壓榨商家、欺負員工、壟斷行業的惡棍形象簡直呼之欲出,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美團難道不愿意給騎手提高傭金?這樣大家干勁兒更足, 但美團就是個跑腿兒的行業,“核心實力”就是騎手,“核心科技”就是電驢子,又不是賣芯片的,動輒能搞來多少扶持政策和資金,無非利用了人口紅利和國內勞動力低廉的優勢,它給騎手提高傭金勢必要提高客單價,商家和消費者一定會罵死美團,而那么多電商巨頭也在盯著這塊市場,美團好不容易才踩出來一條路,你覺得它敢輕舉妄動嗎?
根據美團中層朋友給我的反饋,他們完全是靠量取勝,一單不到一塊錢,凈利潤在兩三毛左右,而傭金的大頭都給了小哥,即使如此,小哥的收入和付出也依然不是很成正比,但行情就是如此——國民基本收入是商家定價的唯一重要參考依據。
美團能活到今天,不外乎就是咬牙硬挺,通過深度挖掘存量用戶和嚴控成本保證最低生存利潤,同時繼續擴大邊界,推出“萬物到家戰略”等一系列新舉措。
除了美團,騰訊、淘寶、京東哪個企業不是拼盡全力殺出一條血路?在它們初步斬露頭角之前,誰搭理過他們?關心過他們?直到他們取得成績了,外界看到它們勢不可擋了,這才有各種資本逐漸加入到它們的隊伍。
當年馬云在自己的單元房里說力爭達到年銷售額100萬的時候,遭到了在場領導的無情嘲笑,當年我的淘寶店鋪賣不動東西,不得不在街上擺攤兒的時候,誰能想到馬云有一天會成為“馬爸爸”?當年我還用OICQ和6位數的QQ號時,誰能想到現在的微信幾乎占領了所有中國人的手機?
當然,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馬云從“馬爸爸”瞬間被罵成臭狗屎,也只是隔著一張報紙的距離。
這些民營企業起家的時候,幾乎沒人看好他們,因為他們所從事的行業都是在拓荒,沒人知道會不會有收成,而他們也沒有資源優勢,所擁有的只是巨大的熱情和比常人高遠的目光以及耐心和堅持,你問馬云或者馬化騰在他們剛創業的時候是不是曾經想過今天會把企業做得這么好,我覺得未必,尤其在他們的企業越做越大的時候,他們就更不知道自己的企業會往怎樣的方向發展了……
我喜歡嘗試各種新鮮事物,從“個信”、“易信”、“彩信”到“微信”,我一個沒落,移動公司的朋友告訴我:如果2000年左右他們把彩信做起來,哪里還有微信的事兒?
我問他為什么沒做起來,他說彩信不掙錢,領導層當然要放棄,我說微信也不掙錢,可是你看人家現在在免費的基礎上附加了這么多增值功能,尤其是支付功能,而且微信占領客戶端之后,騰訊的其他產品不也就水到渠成的進駐用戶手機了嗎?
但是通信巨頭為企業遠景做出規劃和犧牲,顯然不可能,他要的是自己任期內的業績。產品嫁接那么多功能還不掙錢,怎么對領導交待?所以必須砍掉!
但是馬化騰就不存在這種擔心,企業家只要不違法,我賠自己的錢做深度市場探測和培育誰也管不著,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微信。
你們不愿意培育市場,上來就想掙錢,但是你們能做到,因為我們不能不用氣,不能不用電,不能不開車更不敢不審車,但是騰訊不行,淘寶不行,美團不行,滴滴也不行 —— 它們不培育市場, 它們不讓利、打折、外加補貼就根本沒辦法獲得市場準入資格 ,它們前期貼了錢,現在想掙回來,偶爾提價也是很謹慎的,因為沒有任何人為它們背書,相反,它們做得大了,只能是 “ 樹大招風 ” ,夾著尾巴做人都來不及。
諸位,別的不說,你開個面館,試營業期間讓利打折錢一碗面,過了試營業,你是不是也想賣到 10 塊錢一碗把前面的虧損補回來?
你有本事一直賣我就服你。 不好做的事情你們不做,不掙錢的事情你們不做,缺乏資源支持、市場不明朗的事情你們不做,好蘿卜、好白菜、好田地都是你們的,民企在這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貧瘠土地上做出了成績,馬上就有人上來打橫棍,說他們是壟斷者。
說馬云、馬化騰和劉強東是壟斷者,我是怎么也想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我不懂經濟,但是我知道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僅僅憑著我這幾十年的人生經驗我就可以得出一個完全正確、毋庸置疑的結論:在中國,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壟斷企業 。
啥叫壟斷?壟斷的標志是啥?構成壟斷的條件都有哪些?
馬云有沒有逼著你必須用支付寶?馬化騰有沒有逼著你必須用微信?馬云有沒有規定除了阿里,其他企業再不準開發支付軟件?馬化騰有沒有規定除了騰訊,再不準其他企業開發即時通訊軟件?
就算淘寶做大了,他壟斷了嗎?是不是還有京東和拼多多跟他競爭?就算微信也做大了,但是你不用微信還可以打電話,也不至于生活陷于困頓,無非就是寂寞難耐罷了——但其實你還有抖音的。
但是其他的就不好說了!
所以馬斯克在 瀕臨倒閉的時候得到了NASA的資金資助和訂單支持,你能想象馬化騰能得到通信三巨頭的資助嗎? 事實上馬化騰支撐不下去打算以60萬向深圳電信賣掉QQ的時候,對方拒絕了他。
開車的天天抱怨油價高,但是也得加油,抽煙的抱怨工資沒有煙價跑得快,但是也不見他在網上敢提一句建議……但是海底撈把菠菜漲了幾毛,西貝把稀飯漲了一塊,美團把送餐費漲了一點,你看吧,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又是資本作惡,又是馬云該死,甚至連微信群的名稱都改成“馬化騰他爸的朋友群”……
在不違法的前提下,獲取利潤是商人和企業的不二之選,是企業的使命和擔當——企業只有活下來了,才能談上盡社會責任,而且企業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已經為社會解決了一部分問題,比如就業問題、地區治安問題——游手好閑、無事生非的人少了,社會治安當然就會好起來。
所以,要善待民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