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有很多以牛肉為主料制成的風味食品,1988年出版的《川味小吃》就收錄了南充地區的掛掛牛肉、閬中熏牛肉、馬癩子干牛肉、牛肉焦餅、紅燈籠軟酥牛肉、白燈籠麻辣牛肉、五香烤牛肉等名品,這跟當地獨特的民族飲食風俗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其中的馬癩子干牛肉,正是老字號“馬癩子牛肉”的一個重要品種,在該字號下,還有罐罐牛肉和掛掛牛肉,并稱為馬癩子的三大牛肉制品,歷史最長的要數罐罐牛肉,它也是馬癩子的發家品種,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了。
馬癩子牛肉的來歷
清代前期,隨著各地移民入川,來自陜甘一帶的回族同胞陸續進入南充等地,尤其是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期間,陜甘反清起義失敗的回民遷至該區,進一步增加了南充、閬中等地的回民數量,其特有的飲食習俗也逐漸發展成當地飲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馬癩子牛肉的創始人本名馬興順,其祖輩就是在清代后期由陜入川的回民?!赌铣淇h志》對此有記載,生于1870年的馬興順,家境貧寒,頭上曾生過疥瘡(俗稱癩子),故又有馬癩子的綽號,十來歲便開始獨自謀生,在清真宰房的資助下,每日賒得二三十斤新鮮黃牛肉,沿襲本族食俗做成罐罐牛肉沿街叫賣。
大西街舊照
起初因技術不過硬,做出的牛肉口感和味道都欠佳,生意并不好。后經回族老師傅指點,才習得烹制牛肉之真訣,經過反復實踐,終于制作出了色澤金黃、油潤錚亮、濃香四溢的優質牛肉,再以陶罐煨制入味,耙軟適口,鮮熱味美,獲得顧客青睞,名氣逐漸打響,眾人因其原有綽號,習稱之為“馬癩子牛肉”。
南充城內有條非常古老的街道叫大西街,一度是城市的交通要道。大西街始建于明朝,因老城的大西門得名。上世紀六十年代,大西街的街名曾有過中斷,它與另一條老街正西街合并為援越街,八十年代初才又改回大西街。馬興順見牛肉生意越來越好,于是便在大西街擺了個攤位定點銷售,“馬癩子牛肉”牌號正式登場。
罐罐牛肉
家常味的罐罐牛肉
大西街馬癩子的罐罐牛肉之所以受人歡迎,與其嚴格選料和精心制作密不可分。
首先要選用優質黃牛的帶肥后腿肉,剔盡筋雜,切為兩斤重的塊子。鍋中盛清水,下花椒、老姜、蔥結等調料,同時加入八角、草果等香料。再將大塊牛肉下鍋煮至八成熟,撈出切成小塊,將鍋中煮過牛肉的湯汁打盡浮沫,以作原湯備用。
另鍋下清油燒熱,加入鹽、蔥頭、老姜、花椒、胡椒、桂皮、金醬、冰糖、紅油豆瓣、大頭菜醬油等料,炒香后摻入清水,同時下牛肉(水須淹過牛肉約4厘米),武火燒沸后,改以微火慢燉兩個鐘頭,最后加入化牛油即成。
食用時,將之前煮頭道牛肉的原湯燒開,把芋兒或蘿卜切塊,下鍋煮熟,與燉好的牛肉一起分別舀入陶制小罐內,最后每罐撒上少許蒜苗,在攤子上煨起恭候食客享用,如此煮、燉、燒、煨制后的牛肉更加耙和入味,香氣也愈發濃烈。
罐罐牛肉
掛掛牛肉與干牛肉
1939年,69歲的馬興順因病去世,他的兩個兒子馬伯高和馬商高繼承其衣缽,繼續在大西街經營至上世紀五十年代。兄弟二人不僅將父親做罐罐牛肉的方法傳承下來,還開發出了許多新品種,如掛掛牛肉、干牛肉、粉蒸牛肉、涼拌牛肉、涼拌牛雜、牛肉酥餅等。
掛掛牛肉是將牛舌、牛肚、蹄筋原料經過兩道鹵制后的細長牛肉條,因成品的串掛形態得名。制作時先將原料下入清水鍋,同時加八角、草果、姜、蔥等料同煮,熟后撈出晾涼,切成粗約1厘米見方的細條。另將山奈、陳皮、肉桂、紫草等二十味中草藥洗凈,用細紗布包好做成鹵料包備用。
鍋內下菜油燒熱,依次加入清水、口蘑醬油、冰糖及鹵料包,大火燒開后放進切好的牛舌肚條,再次鹵耙入味,收汁后取出均勻刷上花椒油,以麻繩或蔑絲串成串,掛起晾干即可,成品金黃透亮,耙軟香糯,味厚細長的牛肉條子,食用起來別具特色。
干牛肉也是馬癩子后來新增的品種,將優質牛腿肉切成粗約5厘米見方的大條子,加料碼味后入缸以卵石壓之,除盡血水,再以柏枝煙熏至外皮黝黑,復下鍋鹵至耙軟,最后晾涼刷上花椒油即成。與掛掛牛肉相比,干牛肉多了幾分熏香和酥嫩,風味濃郁且便于存放。
在五十年代中后期的飲食業改造中,馬癩子牛肉并入南充回民餐館。六十年代前后,因原料供應困難,馬癩子牛肉被迫停產。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地政府才采取措施恢復了這一老字號。
回鍋牛肉
創始人、老味道、城市記憶
南充馬癩子牛肉是以創始人綽號命名的民間食品,譬如早年成都的王胖鴨、痣胡子包子,都是指的創制人的外表特征。再如成都的賴湯圓、郭湯圓、鐘水餃、古月胡三合泥、啞巴牛肉焦餅,溫江的程抄手,重慶的高豆花、吳抄手之類,亦是人名入菜名的杰出代表。
這類川味小吃,沒有陽春白雪的華麗外衣,也沒有名人名家的吹拉彈唱和神跡仙蹤的玄乎傳說。他們擁有的,只是在特定環境中創習的謀生技能,打破地域的隔離,時間的流逝,甚至民族的界限,依靠手領心悟口口相傳,把對川人和川味的理解,化作一款款質樸純粹的小吃,平凡中蘊含著柴米油鹽人間煙火,最能體現某個階段的時代風貌和飲食特征。
今天,或許他們的名字和故事已顯得氤氳朦朧,或許他們的食攤和店鋪早就隨風而逝,但他們的老味道,仍然恪守在擁躉們的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無論在或不在,無論變與未變,他們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依舊讓人銘心刻骨,讓城市熠熠生輝。
馬癩子牛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僅供示意
轉載請注明:川味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