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見馬克思了
1985年春節前后,許世友常常感覺一陣腹痛,隨之而來后來的還有食量驟減。許世友原本不當一回事,這和他之前在戰場上受的彈傷刀傷相比,根本不算什么。經過相關組織領導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勸說,許世友終于去上海做了檢查,結果出來是肝癌晚期。
許世友身邊所有人假裝許世友什么事也沒有,表面上都云淡風輕,許世友很快看出了貓膩,也看到他們的善意,也就裝著自己沒事的樣子。
女兒許華山得知了父親許世友的病情,立刻趕回南京家里看望父親。
許世友一看到女兒,微笑著對她說:“孩子,這次爸爸有情況了。爸爸要死了。”許華山強忍著痛苦說:“醫生會治好爸爸。”然而許世友卻說:“這次和以前不一樣,爸爸能感覺得到,爸爸這次要去見馬克思了。”
當時任北京301醫院的政委劉軒亭是許世友的老部下,他專門趕到南京勸說許世友去北京治病。許世友卻回絕:“北京路窄人多,我吵架吵不過他們,不去。”。許世友甚至不愿去醫院治療,一直住在自己家里。
后來許世友病痛加重,中央領導強制許世友住院,許世友才入院接受治療。
許世友癌癥惡化時,每天都忍受巨大的疼痛。在許世友最后的日子里,許多當年的戰友每天都趕來醫院,想隔著玻璃窗看看他。向守志,楊尚昆,張震,洪學智等同志都專程趕來看望許世友。
1985年10月22日下午4時57分,許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歲。
土葬情結
早在1979年許世友74歲,就寫信請家鄉的許光幫自己置辦棺材。信的全文是:
許光,郵去現金50元整,用這筆錢幫我買一口棺材。我死后不火化,要埋到家鄉去,埋到母親身邊。我活著精忠報國,死后要孝敬父母。我今年74歲了,身體很好,活到八九十歲沒有問題,但請你們先幫我做個準備。
許光后來回信說他按照家鄉習俗,用大別山的松柳柏等五種木材(意味多子多孫)做了一口棺材。
許世友去世了這口棺材運到南京才發現,它是按照許世友年輕時候身材制作的,已經容不下因病身體腫脹的許世友了。
領導們不愿意許世友安葬時憋屈在一口不合適的棺材里,到處在南京找合適木材,找不到只能求助廣東軍區司令尤太忠將軍,尤太忠將軍立刻派人去找,終于在廣西找到了一顆楠木,連夜運到南京。
木材運到南京新的難題又出現了,整個南京城找不到一家棺材鋪,更找不到能在三天內為許世友做完一口棺材的師傅。
治喪辦正在發愁時,有專家反應了一個情況:1970年何香凝去世時和廖仲愷合葬在中山陵園。當時棺材就是請南京一位名師定制,只是不清楚這位老師傅是否還在世。
連忙四處派人打聽,終于在南京一個深巷里找到了這位老師傅。
老師傅先到靈堂,瞻望了許世友的遺體,又圍著珍貴的楠木觀察了一圈,答應了這樁事。
治喪辦先讓老師傅畫圖樣,老師傅說不用畫,都在我心里。又請老師傅大概說一下樣式,老師傅只回答:“放心,我不會負許世友。”治喪辦只能作罷。
三天后,這口楠木棺材修成了。整付棺材長230公分,寬85公分,棺材厚度12厘米,光是棺材的頂蓋就重千斤,要8個年輕小伙才能抬動。棺材采用榫卯結構,一旦扣上嚴絲合縫,除非故意破壞才能打開。
老師傅感嘆:“這是我這一輩子做的最好的一口棺材,也是我這我一輩子做的最后一口棺材。”
你是和尚嘛
許世友葬禮很多人都去吊唁,下午3點到晚上,大約有數萬人。
許世友是當時唯一一位中央默許可以“土葬”的高級領導。之前50年代,當時中央為了移風易俗,從領導干部開始,倡議火葬代替土葬。
許世友是當時唯一一個沒有在倡議書上簽字的中央委員。許世友當時對毛主席說,我小時候就離家,一直沒有陪在老母親身邊盡孝,死后要和她老人家作伴,跟她一塊葬在土里。
毛主席當時聽了許世友這番話,只是微笑看著他,久久沒有說話。毛主席轉身離去時,才微微點頭,嘆道“你是和尚嘛……”許世友知道毛主席這是默許了。
許世友去世,“土葬”的遺愿報到中央,中央批準:“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凌晨零時,由一輛炮車載著許世友的靈柩駛出南京。經過青山萬水,幾天幾夜終于到達故鄉大別山。夜里三點,下棺安葬。
一代英雄許世友至此,終于完成了他“生前盡忠死后盡孝”的夙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