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種鳥類,從出生開始就在競爭,它們或者將自己的同胞兄妹從鳥巢里推出去,或者將它們殺死甚至吃掉,這樣做只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我們會覺得它們很殘忍,但其實,我們自己也在這么做。
比如有些公司的“996”。很多人單方面地批評企業和公司,但有多少人想過,如果不是由于一部分員工自發的過度競爭行為,“996”是搞不出來的。倘若所有人都拒絕無償加班,或是抵制加班成為一種風氣,那么企業無論如何也搞不成“996”的。
一開始,一部分員工一心要搞競爭,他們能力不行,就通過肯吃苦肯玩命,自覺無償加班以提高競爭力。這就和資方不謀而合。其他員工感到了壓力,也開始無償加班,最后,不加班的人就生存不下去。
行業里也是這樣。為什么加班的公司越來越多,加班時間也越來越長了呢。只要一部分公司開始加班,那他們的用工成本就低一些。其他公司也只能跟著加班,盡可能地擠壓員工的剩余價值。
這就是“電影院效應”:第一排的觀眾如果站起來了,第二排的觀眾只能跟著站起來,然后是第三排、第四排。最后,所有的人都在站著看電影,腿發酸,咬牙堅持。但他們都忘了,電影原來是可以坐著看的。
過度競爭從來就不是靜態的,它不會永遠停留在同一個競爭程度上;反而,它是動態的,競爭只會沿著更嚴重、更激烈的方向延伸。所以,今天是“996”,明天就是“007”,最后就是“白加黑”。
本質上,所有的過度競爭,都是因為機會太少造成的。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誰的手段狠、心機深,才能分到蛋糕。這就是所謂的“狼性文化”,它表面上是競爭文化,實質上是“卑劣文化”:拼的是命,靠的是不擇手段。
到最后,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同類相殘的雛鳥一樣,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下存活下來的,都是殘忍和卑劣的人。有同情心的、有骨氣的、有風度的、有教養的、正直的人,都將成為倒下的失敗者。
這種結果是“多輸”:員工疲于奔命、企業變成血汗工廠、行業失去技術優勢,整個環境就變成了高壓爐。何況,現在的競爭早已彌漫到所有領域,甚至在娘胎里的孩子都在拼起跑線。過度競爭之下,所有人都是輸家,包括始作俑者。
誰在鼓勵競爭,誰就沒安好心。打個比方,家里的食物不夠吃,孩子又多,不想著增加食物總量,只想著讓孩子們相互競爭打破頭。對于失敗者,家長就說他沒出息不肯吃苦。疲于競爭的人,必然目光短淺;樂于競爭的環境,必然烏煙瘴氣。最后的結果是,蛋糕越做越小,水平越來越差,競爭越來越激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