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早,進入正月,暖暖的陽光,讓關中進入春暖花開的濃濃春意。在明媚的春光里,隨著空氣俠關注韓城模式環境治理的步履,走進韓城,普照寺的元代建筑,黃河龍門的大河融冰,韓城古城的建筑與美食,留下柔美春天里的韓城印記。
清晨的韓城,推窗呼吸間的清新空氣,讓人忘卻這里是一個依托煤化工發展的工業城市。迎著明媚春光,北向普照寺,在高處可以俯瞰韓城政府、企業、民間三方合力推進的黃河流域環境治理模式推進成果。第一次走進這個元代建筑,在一個個建筑間走過,這個建于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的寺院,位于韓城市東北10公里昝村鎮吳村10余米高的古寨堡南端 的元建標志性建筑,讓人領略韓城建筑之美。今天的普照寺,已經集合了韓城諸多元代建筑,成為了陜西元代建筑博物館。
走近普照寺,一座作為門樓的建筑就呈現在眼前。它原本位于龍門鎮西原村,乃天圓寺的獻殿,屋頂為懸山式,前后檐的明間,各用兩根粗圓的八棱石柱,斗拱下的大檐額,乃元代建筑標志。門上高懸的匾額和對聯,使曾經的古建筑煥發生機,自然地成為這里的山門,與整個建筑群渾然一體,普照寺管理人員告訴我,這個門樓的原來建成時間可能比普照寺還早。
走進普照寺,一個個富于元代特點的懸山頂建筑,沿著山勢分布,沿臺階上行仰視間,一個個透射效果里,盡顯普照寺建筑的美,大殿前“悟道靠行,清心憑律”的對聯里格言,讓人感悟著這里的文化,一個個大殿屋頂的琉璃獸造型與屋檐下的木質榫卯結構,傳遞著元代建筑的美感。
普照寺外的土山邊,一處處農家搬遷后的殘破老屋依偎山包,已經殘缺的磚砌大門上,有農家對幸福生活與美滿人生祈福與自律的格言,破舊的老屋也傳頌著這里厚重的文化。而遠處工業化中的煤化工企業,在治理中與村莊依偎。
龍門是黃河流出晉陜大峽谷的峽口,來到與韓城一橋飛架東西的山西河津,回望韓城,新橋俊美,老橋厚重,而在黃河邊感受春風的兩岸人民,在融冰漂流的大河上,享受正月的年味與幸福。
夜幕里,來到城南的韓城古城,美食街上的味道,赳赳寨塔、北營廟,九廊廟等古建筑,還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年味,給韓城夜游留下回味。
清晨,離開韓城時分,梅花綻放樓下公園,春暖花開的日子,韓城匆匆走過,留下的是對這片厚土建筑之美、黃河之美與工業變革的感觸,也有對韓城美好的祝福。
圖文:辛秋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