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數據統計結果終于在千呼萬喚中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新出生人口為1200萬,其中二孩占比可能已經超過了50%,這說明與以往相比,我國人口的出生增速雖然在降低,但總量依舊很大,而二胎比重的增加則說明人口結構也在發生重大變化。
聯想到之前國家統計局局長在發言中所說的,“人口總量依舊較大,人口與資源的緊張關系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表述,可以知道,現目前我國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相對于現在的人口總量,出生規模而言依舊顯得十分緊張,這也就勢必會造成社會平均生養成本的增加,從而直接增大年輕人們生養的壓力,而這正是新增人口多為二孩的直接原因。
普通年輕人因社會綜合生活成本太高,在掏空6個錢包,養活自己都略顯困難的情況下,自然不愿意主動增加自己的壓力去生育下一代,按照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和現實養育成本的直觀核算,養育一個孩童的成本要比養活一個成人的成本高出數倍,迫于這種壓力年輕人們普遍不敢、不愿意生養。
相對于普通的年輕人而言,處于綜合收入金字塔上層的人們,則牢牢抓住了放開二胎的這個政策機遇,對這部分人而言,生、養、育的成本都不是問題,用一句電影臺詞來講,“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那么對這部分人來講什么是問題呢?政策、法規的許可才是他們面臨的障礙,老謀子超生的事情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
二胎放開后,這部分有經濟實力的群體,快馬加鞭的為人口數據的增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普通年輕人則被高房價、高生養成本的攔路虎給攔住,大多數選擇了暫時或者長期放棄生育。
即使部分年輕人隨著這股二孩浪潮生育了一孩,從目前社會資源供給來看,這些同期出生的一孩在與那些二孩競爭時,也極有可能因為上一代在資源占據方面的差距,而落于下風。
從延續香火和傳宗接代的傳統概念來看,意味著眾多普通家庭延續香火的理想可能會破滅,而處于金字塔頂端的那部分群體,其延綿子嗣的想法卻能夠實現枝繁葉茂,這實際上與中國歷史上的發展規律極為相似。
根據復旦大學陳熙教授2012年的論文《延續香火的理想與普遍絕嗣的現實---基于家譜的人口數據》中的研究成果顯示,僅有13.61%的人在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生存競爭后,能夠擁有自己的后代,而絕大多數都已經絕嗣。陳熙教授的研究是依據家譜的人口信息,通過構建虛擬的家族支脈,對清代兩百余年間的家族支脈進行的考察。
這研究結果中,能夠擁有自己后代的13.61%的人無疑是處于當時社會頂層的。所以現在這個情況下,年輕佛系也好,躺臥也罷,生與不生實際上都沒有問題,問題在于很多人一直擔心今后的老齡化問題,各種論調鼓勵年輕人生,而忽視眼前的生養成本的問題,這種表面上的只顧遠方,不顧眼前的做法,其真正擔心的點可能就值得懷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