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看似是一種消極的態度,實則是無聲的拒絕。
拒絕所謂的“青年的奮斗”,拒絕所謂的“勤勞致富”,拒絕做“幸福的后浪”。
然而,這種拒絕是被動的。
它是動物的本能:在嚴酷的環境下,降低活動量以減少體能消耗、降低食量和機體代謝以求自保。
這就是冬眠。
在食物稀少的環境下,冬眠的本能就會被觸發;等到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時,才走出洞穴。
因為動物們知道,在大雪覆蓋的嚴冬,無論你如何積極地覓食,都不可能找到足夠的食物。
獲得一點食物,可能需要消耗數點體力,遲早會把機體拖垮。
這時候,與其與天斗、與同類競爭,不如找個地穴躺進去,一動不動降低消耗。
比如日本的“平成廢柴”、“低欲望的一代人”;比如韓國那些“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娃”的年輕人。
冰冷的環境下,再熱的雞血也會冷掉。
再多的說教、再堂皇的高論,都無法把他們從被窩里拽起來。
拽起來干嘛呢?投身進熔爐里嗎?
但凡資本發達、工業完善的地方,都遲早會出現這樣的“嚴冬”——
低增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出生率下降、貧富差距擴大……
大部分的生產資料掌握在少數人手里,中小企業式微,個體戶不堪重負。
大量的人口淪為“打工人”,而且他們可選擇的“資方”們愈發集中、減少。
打工人漸漸失去了和資方議價的能力:他們只能被迫接受更多的工時、更少的收入。
又因為資本的過度發達、集中,必然導致生活資料價格暴漲,然后居高不下。
這時候,留給打工人的路只有兩條:
要么拼死在嚴冬外出覓食,最后累倒在大雪之下;
要么鉆進地洞里,開始冬眠。
打工人是有得選的。
但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已步入中年的中產階級,他們沒得選。
受盤剝最重的,就是這個群體。
他們的大部分收入(或是債務),被房產、階層儀式、子女教育鎖死,統統變成了沉沒成本。
尤其是在背負了大量的債務之后。
所有人都在期待春天的到來。
如果春天遲到,有些熊們可能就會餓死在冬眠的地穴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