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聞稱,南京一位52歲女性患者突發胸痛,120送醫途中發生心臟驟停,持續心肺復蘇送進醫院急診搶救室,急診科4名醫生、5名護士相互配合,輪流進行胸外按壓3000多次,最終患者恢復了自主心律,目前正在ICU進行治療。
視頻如下
新聞媒體說,“不放棄,創造奇跡”,我覺得這話與現實急診急救不符。
其實對于這種突發的心臟驟停,第一時間就被發現并實施了心肺復蘇,醫護人員繼續按壓30多分鐘是很常見的事情,30多分鐘后往往才會談到所謂的放棄問題。
如果說,經過心肺復蘇之后恢復心跳就叫“創造奇跡”,那這樣的奇跡太多了,多到毫無意義,因為30多分鐘心臟復跳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要死的。心跳相對容易復跳,大腦卻很難蘇醒。上面這位患者目前還在上著呼吸機,預后估計很不好。
無論3000次按壓還是5000次按壓,大多不能創造奇跡,更多的是白忙活一場。
其實在這個案例中,我們要想創造奇跡,創造更好的效果,應該抓住兩點:
第一點是想對患者說的。我們一定要警惕胸痛,在可疑胸痛發生時,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不要忍一忍,也不要步行去醫院。
第二點是,當患者在120轉運途中發生心臟驟停時,一定要第一時間監測是否為室顫,如果是除顫(心梗心臟驟停,大多早期表現為室顫),不要延遲除顫,因為每一分秒的除顫延遲,搶救成功率都大幅度下降。而這種匆忙轉運而不能第一時間除顫的案例,在很多地方的120都是普遍存在的。我們還沒有把除顫優先貫徹到行動當中。
心臟驟停急救,我們更期待大家少一點按壓的辛苦,多一點在急救中的舉重若輕,用更高效、更省力的手段挽救更多的生命。
這里有一個電除顫的動畫演示,一起來看看除顫器是如何轉復心律的
學習急救,關注夜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